本书主要以从虚妄的一面研究清朝末年的义和团运动及其组织。这里所说的虚妄的一面主要是指其所谓的“法术”“神助拳”等。尽管本书是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听起来好象挺理论,但实际上,内容含有一些故事情节,值得大家一看。
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就在于它已经不再是现实。如果将此视为遥遥相对的两端,我写这本书只是勉力稍微趋近当年的现实而已。古巴作家阿莱霍· 卡彭铁尔曾有“神奇的现实”一说,似乎为我们理解这段历史另外提供了一种思路。
止庵,随笔、传记作家,出版有《惜别》《周作人传》《樗下读庄》《老子演义》《插花地册子》等二十余种著作。做过医生,当过出版社副总编辑,如今是自由恬淡的笔耕者、读书人。
《庄子·德充符》中有云“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止庵之名便源于此。“‘止’是时时告诫自己要清醒,不嚣张,悠着点;‘庵’是我想象中读书的所在之处——荒凉里那么一个小草棚子而已。”
止庵行文清淡如茶,无喧哗矫饰,落实细节处见其幽微,情感留白处恰当自然,耐人寻味,却不故作高深。止庵的书写带我们重观文字的干净面貌,它立意在寻常日子里,但并不困囿于此,而是直击人心深处的感喟和追问。
止庵属于那种博学的作家,止庵是研究周作人和张爱玲的,我也是因为那套止庵选编的张爱玲全集才得以知道他。关于这本书,止庵自己也多次说这本书的写作并不是在写史书,不是在书写史料堆砌的玩意。 他前后研究大概七百万字的史料,选择这种“特殊”的写法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没有...
评分多年前我上大学时,在口腔医院实习过一年,住在草岚子胡同的宿舍里。不远就是西什库教堂。教堂不对外开放,到现在我也没进去过,但我知道大门前就是当年义和团的战场。毕业后我有一段时间在新侨饭店里面办公,所在的东交民巷曾是义和团的另一处战场。后来公司搬到大华路,...
评分 评分义和团的一个揭帖 止庵: 其实我自己和义和团这件事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有两个因缘。一个是在空间意义上的,义和团发生在北京城。1978年我上大学学医,专业课是在城里上的,宿舍在草岚子胡同, 每天走过西什库教堂门口。当时我已经知道义和团,也知道它跟西什库有关系。我...
评分其中1星给本书中历史呈现的方式:研究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考证当时的社会心理,毕竟从历史心理学的角度来呈现中国过去的书并不多。从这个角度看到的义和团,和历史书里描写的义和团,有很大的不同。“在并不认识世界的情况下,中国与世界发生了战争”。残酷战争中窥视到的民众...
当代杂文
评分义和团永在。
评分读书笔记而已
评分义和团运动虽短,其文化根源却牢固、其历史影响却深远。文革是义和团一大反复,如今也时常阴魂不散。
评分从人-人之战到神-鬼之战,非现实的想象世界就是现实,而现实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最可悯者,一般无知小儿女,女习红灯照,儿习避弹咒语。红灯照者,谓灯光可灭洋舰也。洋兵始一一群顽童,不忍放枪。而若辈以为大毛子惧也,挺刃冲锋。洋兵乃放枪一排,群孩应声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