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藤周作(Endo Shusaku,1923-1996) 日本著名作傢,日本信仰文學的先驅,作品中滲透著關於生命、人生、社會、文化、曆史的濃厚思考和沉重追問,在日本現當代文學史上有著承前啓後的樞紐地位,代錶瞭日本20世紀文學的最高水平。
齣生於東京一個天主教傢庭,10歲時接受洗禮,深受天主教思想的影響。1954年,處女作《到雅典》初試啼聲,正式登上日本文壇;次年,短篇小說《白人》榮獲芥川文學奬;1958年,長篇小說《海和毒藥》榮獲新潮文學奬和每日齣版文化奬;1966年,代錶作傢創作高峰的巨著《沉默》齣版,掀起巨大反響……1993年,作傢最後的巨作《深河》隆重齣版,迅速被翻譯成13種語言譯介到亞洲與歐美,引起專傢、讀者和媒體的如潮好評,被譽為“代錶日本20世紀文學高峰”。1995年,因一生巨大的文化影響被授予日本文化勛章,次年病逝於東京。臨終之前特囑親人,死後務將《沉默》、《深河》兩書放入靈柩之內,自己將與兩書永生陪伴。
「你,到哪裡去瞭呢?」他又嚮河裡呼喚。河流接受他的呼喚,仍默默的流著。在銀色的沉默中,具有某種力量,如河流至今為止包容許多人的死,將他送到來世那樣。也傳送瞭坐在河床岩石上男子的人生聲音。
聖河 然而,現在孤零零的一人。磯邊總算明白生活和人生根本是截然不同的。自己為瞭生活和許多人來往,其實,在他的生命中真正接觸的,不能不承認隻有母親和妻子兩人。 「你,到哪裡去瞭呢?」他又嚮河裡呼喚。河流接受他的呼喚,仍默默的流著。在銀色的沉默中,具有某種力量,如河流至今為止包容許多人的死,將他送到來世那樣。也傳送瞭坐在河床岩石上男子的人生聲音。 「深河」是指印度的恆河,在這河畔,死者的屍體被焚燒,屍灰流入河中,死者的靈魂在來世復活﹔許多人在屍灰或者屍體漂流的恆河中沐浴,漱口,祈求來世的幸福。小說由幾個日本旅客參加印度之旅,體驗到這種衝擊性的光景談起。旅客目睹水中食物和穢物混在一起的汙穢感以及祈求來生專市的神聖感,對集矛盾於一身的恆河,產生奇妙的吸引力。
一、矶边 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矶边,被医生告之一起生活了三十五年的妻子将不久于人世,立时方寸大乱,不知该向哪位神佛祈求。靠吗啡止痛的妻梦到了家里发生的事,她还和树木交谈,又说她掉进了地底,甚至说她从天花板上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自己……妻肉体阒灭的那一霎那,拼力...
評分 評分到今天为止,流着眼泪看完了这本《深河》,诚如书后推荐所说:“不是凭借文字取胜,他的作品整体拥有让人感动的力量。” 我们的国家发展到今天,有许多平时不解的现象,因为多年的无神论教育,我想很多中国人都没有精神的寄托而又有许多情绪难以排解。今年,我去了...
評分一条宽容的河流,一条无所不在的河流------- 就像导游江波说的那样,恒河会让人产生两种极端的反应,有的人看一眼会就此弥留下去,有的人则是完全不能接受她. 我不知道我站在恒河的旁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可能我也会很矛盾 !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着这样一条河流,我...
評分第一次发现其实这个花的城市清晨是有很多鸟叫的。想起《深河》里那个与鸟心灵相通的沼田,同样是医院的场景,只觉得心里默默的干涩。 第一次知道这个移民小城的可爱之处。过年前便有温暖略焦灼的午后,不一定是舒国治说的那种“理想的下午”,但是随便翻翻书页飘度过去是不需...
河流包容他們,依舊流呀流地。 人間之河,人間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
评分看瞭以後,唯一的感覺是胸悶,不太喜歡日本的東西
评分他用肉身背負異教徒的信仰,僅僅因為相信這是一個應該處處有愛和憐憫的世界
评分傑作傑作~!
评分他用肉身背負異教徒的信仰,僅僅因為相信這是一個應該處處有愛和憐憫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