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克拉克(1917-2008)
英国科幻作家,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并称为现代科幻“三巨头”。其代表作包括《童年的终结》《2001:太空漫游》《与拉玛相会》(获雨果奖、星云奖)及《天堂的喷泉》(获雨果奖、星云奖)等科幻史上的杰作。
与另两位“巨头”相比,克拉克的作品绝大多数属于“硬科幻”,视野宏大,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饱含人文关怀,充满对人类文明终极意义的探索。
克拉克早在1945年即提出利用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的设想。由于他的这一伟大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轨道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小时候读到杞人忧天的故事,总是跟着笑,杞人多傻,天不是好好的么?不是一直在头顶上吗?庸人自扰。 阿瑟C克拉克1979年的《天堂的喷泉》中的摩根就是这样一个杞人。他不是忧天,他在思考在行动,建造太空天梯,利用电梯运送人和物资到各外星。他遇到的不是像我这样的庸人,只...
评分 评分我一直不限于阅读小说。我阅读小说不会限制类型,只要好看都不会排斥。其中看得最多的还是推理小说。但阅读这么多难免会引起疲劳,于是今年也开始读起了科幻小说。 从推理小说改为阅读科幻小说,短时间是难以适应的,因为毕竟这是不熟悉的领域。所谓科幻小说,就本人粗浅的理解...
评分 评分这个题目绝不是要科普什么是硬科幻和软科幻以及它们的区别,因为我本人是个科盲,小学一年级就物理不及格。科幻如果是科学的幻想,那么还需要区分硬幻想和软幻想吗? 需要。不然天堂喷泉的文案就白瞎了。硬科幻就是抓着一点科学根据说点啥,软科幻就是抓着一点幻想出来的科学根...
将历史传说与科幻完美结合,情节有起伏,体现了作者对科学发展的一些想法。
评分这个译本既满富年代感,又有着语言的现代。克拉克在小说里很好掺入宗教因素,令人深思。
评分塔波罗巴尼历史与摩根在黑暗中以光声相遇 金蝴蝶乘着飓风朝隐喻扑去 一地萎谢中高扬着复仇的旗帜 子夜钟声随风飘来 僧侣的叹息声铺满了后退的阶梯 卡里达沙以挑战姿态望向天空 空间轨道塔中摩根的墓碑骄傲地被星空拥抱 绝对的幻想和确定不移的事实之间 横亘着延伸的谱系 从塔波罗巴尼到天上连接着四十条线 在这里 能听到流水淙淙声 天堂的喷泉依旧活着
评分很有细节,与非科幻领域的互动还比较有意思,但情节稍显做作。对译者赞一个,在1984年那么闭塞的情况下,现在来看当时的翻译,基本上仍然很得体,可见译者对时代信息的跟踪很强啊
评分宇宙大电梯。人类创造的梦想从古至今一直如此迷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