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木惊天连阔如

醒木惊天连阔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蓑笠翁
出品人:
页数:237
译者:
出版时间:2005-8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703842
丛书系列:百年文化中国丛书
图书标签:
  • 传记
  • 连阔如
  • 评书
  • 評書
  • 社會
  • 歷史
  • 連闊如
  • 读品1
  • 武侠
  • 仙侠
  • 玄幻
  • 奇幻
  • 东方玄幻
  • 修真
  • 复仇
  • 爽文
  • 升级流
  • 热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生于北京贫苦人家的连阔如是20世纪中国艺术成就最高的评书大师,从流浪儿到艺术家,他的一生曲折传奇,《东汉演义》、《水浒》等数十部评书作品为其赢得了“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的美誉。

  《醒木惊天连阔如》则是由彭俐历时两年、遍访连阔如亲友80余位而完成的大师传记,忠实记录了连阔如的人生经历,客观评价了连阔如的艺术造诣,也是研究老北京文化、民俗,研究中国曲艺历史的宝贵参考读本。

作者简介

蓑笠翁,本名彭俐,北京出生,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现为北京日报评论部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客座研究员。出版《行走在纸上》、《彭俐诗歌选集》、《剪一缕阳光》、《国都歌谣》、《国鸟国兽歌谣》、《青春悟语》等诗文专著。曾获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奖二等奖、三度北京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奖项。并荣获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北京文联文艺评论奖、三度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论文奖等。

目录信息

引子
1 暮生儿大器晚成
2 七八岁开始做“卧底”
3 东安市场里兜圈子
4 天桥看“耍把式”
5 天津租界跟踪假乞丐
6 寓所里认识“敲托(托儿)”
7 烟台受骗,济人不成反受窘
8 营口一游:“我付茶钱你说故事”
9 大连西岗子,人头换银子
10 《实事白话报》寻人启事:“寻找毕连寿回家”
11 24岁拜评书艺人李杰恩为师
12 母亲说:“给三儿找个大眼睛的媳妇”
13 北京说书人的黄金岁月
14 而立之年——报刊自由撰稿人
15 33岁做《民声报》编辑
16 与金禅雨先生论争评书起源
17 “连阔如广告社”名声显赫
18 与“祥子”同桌用餐
19 披露黑幕写奇书——《江湖丛谈》
.20 拜京都武侠“醉鬼张三”为师
21 为艺人名誉平反:“下九流中无艺人”
22 率先在北京“触电”的评书家
23 京津两地报刊盛赞“八臂哪吒”
24 吴佩孚大宴宾客连阔如拂袖而去
25 称评书为“伟大艺术”的第一人
26 英千里说:“连阔如是爱国的”
27 郝德元逃跑时转念一想“别去连阔如家了”
28 农历四月十八日,不再祭拜祖师爷
29 周总理称赞:“一人就是一台戏”
30 前门箭楼上,带头表演“新曲艺”
31 对相声演员李文华直言相劝
32 “别只顾拆城墙,要好好补文化”
33 中国曲艺家协会奠基人之一
34 举荐郝寿臣当北京戏校校长
35 彭真委派赴朝慰问团曲艺大队长
36 远赴川藏动员民众抗美援朝
37 李滨声向连阔如讨教评书艺术
……
附录:连阔如先生年表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诚如相声界有马三立、候宝林,京剧界有梅兰芳、马连良一样评书一个历史优久的民俗性文化它的艺术代表人不少但是领军人物呢?他的流派呢?一场文革把五四之后仅存的民俗文化以四旧和封建主义的名义埋葬了。所幸的是还有一些东西落网了,浩劫之后它们再次吐芽开花,但是毕竟许多...  

评分

诚如相声界有马三立、候宝林,京剧界有梅兰芳、马连良一样评书一个历史优久的民俗性文化它的艺术代表人不少但是领军人物呢?他的流派呢?一场文革把五四之后仅存的民俗文化以四旧和封建主义的名义埋葬了。所幸的是还有一些东西落网了,浩劫之后它们再次吐芽开花,但是毕竟许多...  

评分

诚如相声界有马三立、候宝林,京剧界有梅兰芳、马连良一样评书一个历史优久的民俗性文化它的艺术代表人不少但是领军人物呢?他的流派呢?一场文革把五四之后仅存的民俗文化以四旧和封建主义的名义埋葬了。所幸的是还有一些东西落网了,浩劫之后它们再次吐芽开花,但是毕竟许多...  

评分

诚如相声界有马三立、候宝林,京剧界有梅兰芳、马连良一样评书一个历史优久的民俗性文化它的艺术代表人不少但是领军人物呢?他的流派呢?一场文革把五四之后仅存的民俗文化以四旧和封建主义的名义埋葬了。所幸的是还有一些东西落网了,浩劫之后它们再次吐芽开花,但是毕竟许多...  

评分

醒木惊天连阔如   这本书,是讲评书和连阔如的一生的。   一、有关评书   评书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上,功不可没,在古代识字率很低的时候,民众认识历史就是通过评书艺人的说讲和舞台上的戏曲。   传统评书的没落,其实也是源自它本身的问题,大众的知识水平有关,识字率...

用户评价

评分

再也没有的评书

评分

听的连丽如播音版。右派什么的,还是有点语焉不详,没有说明白

评分

老辈人活得不易~~

评分

老辈人活得不易~~

评分

老辈人活得不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