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 盖伊(Peter Gay),1923年出生于柏林,1938年移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目前为耶鲁大学资深史学教授,古根汉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学者,剑桥丘吉尔学院海外学者.历获各种研究奖如海尼根(Heineken)史学奖等,其著作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德国的魏玛共和诞生于1918年,1933年寿终正寝,时间虽然短暂,却已经成为一段传奇。因为这一“黄金时代”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学者,比如爱因斯坦、托马斯·曼、康定斯基、韦伯、海德格尔、本雅明、马库塞、施彭伯勒、勋伯格等,让我们不得不把魏玛看成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魏玛共和还有另一方面的可比性,它跟我们从1911年到1949年的民国很相像:一样的社会动荡,一样的政治纷乱,一样的人才辈出。因此,中国读者来好好读读魏玛共和的文化史就显得格外有意义了。
值得一说的是,本书作者彼得·盖伊就是在魏玛共和期间出生在柏林的,后来移民美国,成为美国最有名的文化史家之一。他对弗洛依德钻研尤深,是“心理史学”的代表人物。
此书是作者完成于1960年代的一本小书。本来的称呼是专题论文。 有时间还是要读一下,毕竟是大家手笔。
评分这个系列选书都还有些意思 但是如果有一个概念阅读界面,那么这个的确用户不太友好 连篇累牍的注解引文 冗长拗口的译名 不过里面还是有些内容有用 毕竟 简体版里面能够找到的相关内容太少了 大海捞针那也是根针啊
评分此书是作者完成于1960年代的一本小书。本来的称呼是专题论文。 有时间还是要读一下,毕竟是大家手笔。
评分这个系列选书都还有些意思 但是如果有一个概念阅读界面,那么这个的确用户不太友好 连篇累牍的注解引文 冗长拗口的译名 不过里面还是有些内容有用 毕竟 简体版里面能够找到的相关内容太少了 大海捞针那也是根针啊
评分这个系列选书都还有些意思 但是如果有一个概念阅读界面,那么这个的确用户不太友好 连篇累牍的注解引文 冗长拗口的译名 不过里面还是有些内容有用 毕竟 简体版里面能够找到的相关内容太少了 大海捞针那也是根针啊
翻译太过惨不忍睹
评分冲便宜买的
评分“这些年轻人的思想都是一些经过伪装的本能冲动,在他们的讨论中,个人的观念引申成为世界观。”
评分写的挺学院派的,原来里尔克原来这么影响力这么大,可能是语言关系吧《杜伊诺哀歌》读不出什么特别的感觉来
评分虽然觉得上下文的链接,有时不是很懂,但读起来还是有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