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中国木建筑

不只中国木建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广超,生于香港,早年肄业于法国贝桑松艺术学院及巴黎第一大学。1990年代回港,从事艺术及设计教育,曾执教于香港演艺学院及沙田工业学院。目前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客席讲师、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设计系兼任导师,教授东西方艺术、设计与文化理论分析。 香港设计联盟(MODA)会员,为该会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办之全方位设计课程筹委成员。

出版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赵广超
出品人:
页数:200
译者:
出版时间:2001-6
价格: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35985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建筑 
  • 中国建筑 
  • 文化 
  • 建筑,中国建筑 
  • 建筑历史 
  • 中国 
  • 赵广超 
  • 历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人用木头造出纸张,用木头刻字制版,然后在木头搭建的空间里,一并写下整个建筑和工艺发展史。对这个民族来说,房屋可以是任何的形式。小到可以坐在上面的桌椅;衣橱可以和房间一模一样;扛着走的房子叫做轿;马车是个装上车轮的房间;船只在中国本来就是浮在水上的房屋。

《不只中国木建筑》提出,毋须在房屋和建筑设计之间画出一条界线,因为最基本的房舍也会包含建筑艺术的精神和意义;“最高级的”建筑文化,也可以具有“平易”、“闲适”的情调。作者赵广超利用五年的课余时间,用带着感性的笔触,就一般被视为艰涩的传统建筑,写下16篇平易隽永的文章,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接触中国文化。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看完梁老的《中国建筑史》再看这本简直感觉解脱了啊,我是颠倒了阅读顺序。本书作为古建筑科普性读物,零基础也可以看,尤其图解很用心,通俗易懂。只是后半本作者感慨有点多,感觉没有前半本内容饱满。如果对材料工艺的介绍能更丰富点就完美了。  

评分

全书编排比较活泼,不是非常严肃的专业性著作。 很有逻辑,从为什么要造屋,造屋需要的木头,关于建筑的文字等,一步一步叙述到建筑的各个结构,各个部件。 我最喜欢的是宫室这一章,仿佛带领读者走进一幢居所,从门口的罘罳,臬门至庭,至堂,然后入室。并且介绍了每个区域的...  

评分

冬季书市战利品之二 明明是一本讲建筑的书,却可以讲的莺莺燕燕,如诗如画。 如此的美妙,不仅仅得益于生动活泼的版式:各有几种不同大小字号的双色字体既强调了该强调的部分,又不会过于杂乱;偏还生出动画的效果。而各种照片、线条画细心、用心地说明、证明着文字的形象的...  

评分

一直想买的书,无意在图书馆看到了...... 台湾和香港的学者似乎总是很博学,特别是对中国的传统, 总会感觉他们对中国的传统很有研究,确实如此. 文字清丽,对中国木建筑也说得很特别,角度很"优雅" 也许不够深入,也许对我这样的"黄法"小子是绰绰有余了:)  

评分

从一个设计研究者的视角看待中国的建筑,语言生动而不晦涩,贯东西博古今,可与国内设计研究者孟晖的诣趣做个对照,也有早先读过的一套《黑暗历史现场》里的说明方法的同工之处,尽量平实亲切易懂,极具亲和力。作者的古文功底很深,而对文字的训诂与理解又深入浅出,时不时让...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幽默,意味隽永,书,就应该是这样的

评分

写书的至高境界,由难入易。。。学习了!

评分

我读的第一本建筑书,不是梁思成的《中国建筑》也不是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而是这本不是中国木建筑

评分

好书,幽默,意味隽永,书,就应该是这样的

评分

开始觉得肉麻,后来觉得诗意,是很好的入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