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olf Arnheim is Professor Emeritus of the Psychology of Art at Harvard University. His books include Film as Art (California, 1957), Visual Thinking (1969), The Dynamics of Architectural Form (California, 1977), The Split and the Structure: Twenty-eight Essays (California, 1996).
Since its publication fifty years ago, this work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classic. It casts the visual process in psychological terms and describes the creative way one's eye organizes visual material according to specific psychological premises. In 1974 this book was revised and expanded, and since then it has continued to burnish Rudolf Arnheim's reputation as a groundbreaking theoretician in the fields of art and psychology.
我的职业是建筑师,非常喜欢这本书,一直常伴案头的良师益友!对工作和建立自己的形式设计体系大有裨益! 新版也买了,感觉比老板好!图清晰,翻译也简练些!
评分书是真心不错!但翻译是不是应该要尊重原作者的基础,我承认翻译这类理论,有时必须要加入翻译人自己的理解,才能表达。但是不得不说,这也损失了原著大量信息和内涵。如原著在第八章中有一个举例用的是“毛毛虫”,翻译改成“拖车”。当然这个改变无伤大雅,也基本不会太影响...
评分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经不多见了。它们似乎在大量书籍、文章、学术演讲、报告会、发言和指导等——这一切都是想要帮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他为什么或...
评分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基础,看了一半发现了多处错误 读的过程中一直感觉胸闷。但总的来说还是有收获的。 当我打电话给四川人民出版社 想纠正错误时 对方竟然推卸责任,竟然把我推到4个不同的部门,不得不说 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不行确实是正确的
评分能打通古今中外艺术的艺术理论。就凭这一点,就震今烁古了。 1、看原文、看原文、看原文! 2、先翻翻其它艺术理论、和知觉、心理学理论,再看这本书,就知道什么叫“震今烁古”了。 举些第1章的读后感: “知觉”不是(简单地)量出来的,而是秒懂的一些特征、关系。 知觉是整...
恰当运用心理学分析视觉感知,层层递进,强烈推荐。十个章节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保罗万象,有点视觉系的哲学感。除了色彩那一章切入点不太能理解。语言论述也是很高明,跟其他艺术形式、即人类审美系统相通,虽然作者自己都强调文字无法代替视觉感知,但他已经做到最好了。一直在找认知与设计的联系,看完如同在山林里懵逼的人突然见到了阳光。
评分some stand the test of time.everybody learning art,cognitive science,aesthetic values and art history should read it without hesitation.
评分“那些如升起与陨落,统治与臣服,弱小和强大,和谐与冲突,抗争和顺从的主题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它们不仅出现在我们内心,也存在于我们和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上面。只有当我们能够体验到比个人感觉更高层次的东西时,知觉与表达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让我们了解到,每个人内心的活跃动力,与宇宙之间的动力实际上是一样的。”上学期修文艺美学时,本以为艺术哲学大概是最能够便于理解的书,但其实这本更贴近自己的专业,可惜翻译总觉得有些障碍,终于感受到了英语好的重要性,如果有读懂原著的能力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some stand the test of time.everybody learning art,cognitive science,aesthetic values and art history should read it without hesitation.
评分“那些如升起与陨落,统治与臣服,弱小和强大,和谐与冲突,抗争和顺从的主题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它们不仅出现在我们内心,也存在于我们和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上面。只有当我们能够体验到比个人感觉更高层次的东西时,知觉与表达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让我们了解到,每个人内心的活跃动力,与宇宙之间的动力实际上是一样的。”上学期修文艺美学时,本以为艺术哲学大概是最能够便于理解的书,但其实这本更贴近自己的专业,可惜翻译总觉得有些障碍,终于感受到了英语好的重要性,如果有读懂原著的能力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