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琳•弗格森(1938-2008):美國作傢、編輯以及公眾演說傢,因其1980年齣版的《寶瓶同謀》一書和隨之引領的新時代文化運動而廣為人知。被譽為意識領域的“大祭司”
作為人本主義心理學會的創立者,弗格森在1975年到1996年間編輯齣版瞭廣受好評的科學通訊——《腦心公報》。在就職於思維科學研究所董事會期間,她獲得多個榮譽學位,並與發明傢和理論傢巴剋明斯特•富勒、心靈導師拉姆•達斯(<活在當下>作者)、諾貝爾化學奬獲得者伊利亞•普利高津以及億萬富翁特德•特納(CNN創辦者)成為好友。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也受到瞭弗格森的影響,當他還是參議員的時候就加入瞭她的非正式組織,後來還邀請至白宮會麵。
《寶瓶同謀》不僅在「新時代」支持者中掀起一陣風潮,而且凝會成瞭一股足以轉變歷史沿革的巨大力量。這本堪稱重量級的「新時代手冊」─社會、文化、宗教、經濟、政治等範疇中深刻的變化;帶領我們認識、見證一些關鍵性的重要現象;檢視這個世界已然發生、潛在的全麵變革的證據;證明人腦有高度轉變與發明的能力。
讀者可以從書中瞭解到由理性和科學角度去分析意識變革的過程,一旦你能掌握到種種轉變的本質,對於周遭許多難以瞭解的事物與趨勢,立刻就會豁然開朗瞭。因此,《寶瓶同謀》不隻是一本書,還是一些現象;一篇宣言;一種精神,代錶著人類的心靈將在象徵愛與光明的寶瓶座時代,獲得真正的解放。
關於作者及本書瑪麗琳.弗格森(Marilyn Feguson)曾寫《腦革命──心靈研究的前線》一書,並於一九七五年開始齣版《腦心公報》(Brain/Mind Bulletin)雙月刊。主要介紹學習、健康、心理分析、心理學、意識狀態、夢、坐禪等相關學科的研究、理論、新觀念等,這些新領域探索的報導引起廣大的迴響。在〈無以名之的運動〉的一篇社論中,她提到許多求健康、人文教育、政治管理等新途徑的團體,都有一種難以言傳的「特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又實際又超越;重視啟濛、權力、依賴,也重視神祕、謙卑、個人主義,既是政治。這種精神錶現齣來的特性是,凡是運作流暢的組織,都不再製造階級,也反對教條,這篇社論在讀者間再度造成瞭震撼。弗格森女士認為這股人心所趨的心靈變革運動,可說就是一種同謀(conspiracy)。為瞭彰顯這種親密結閤的本質,她用瞭「寶瓶的」(aquarian)這個字來形。期待在黑暗、暴戾的雙魚應時代之後,是一個盈滿、祥和的寶瓶座時代的來臨。隨著運動影響力的擴大,「同謀」已從美國遍及到全世界。他們都錶達齣一個共同的信念──我們正處在一個文化覺醒的時期,我們的社會需要的不是修正,而是改造!
从大自然走进真理的话语中,是多么令人愉悦的一种时空转换。回到家我和翠英再度潜入《超越时空》的世纪对谈里。翻译到第二章《清除心中的陈迹》时,克氏和博姆探讨到空无就是宇宙心,亦即当一个人的心念活动完全止息之后,便逐渐融入于无始无终的宇宙意识,也就是真正的创造力...
評分《宝瓶同谋》是19年前由阿德翻译,台湾方智出版社发行的重量级趋势研究著作。当时它被趋势大师约翰·奈斯比特喻为“我们的时代最不凡的一本书”,19年后,这份被赋予的殊荣看起来仍不为过,而书中所指的集体演化动力也依旧在进行着,虽然力道并不如当初作者预期的那么具有突破...
評分宝瓶同谋写于1980年,而时至今日,在大陆依然看不到正常的版本,读者只能依据网络资源来了解作者所宣称的这一个新的时代。 是这个新时代太过虚无缥缈,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国度距离新时代太远?而今中国的现状让人感觉与书中描写的浪潮相差太大。投生于中国的灵魂们...
評分读这本书,好像是在一个空隙,正好读完小说,又不想读专业书,总感觉沿着村上的长篇、门罗的短篇之后,还有一个空间需要继续潜行。于是拿起来这本阅读。一同购买的那本是啥,忘了。 虽然已经在不同的时间里面,不同深度地接触了很多不同的东西,比如心理学、灵修、星座、塔罗...
評分宝瓶同谋写于1980年,而时至今日,在大陆依然看不到正常的版本,读者只能依据网络资源来了解作者所宣称的这一个新的时代。 是这个新时代太过虚无缥缈,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国度距离新时代太远?而今中国的现状让人感觉与书中描写的浪潮相差太大。投生于中国的灵魂们...
木有看完,信息量太大瞭 不過從看過的部分來看是本具有相當理論高度的書
评分對new age 中的靛藍寄予厚望
评分探索內心 開闊眼界 行走在路上 就會找到同謀者~
评分我們必須嚮未知的領域邁進,因為我們在已知的領域已經失敗。/現代人追求圓滿,追求開放。/全世界的人都在心裏深深渴望彼此産生關係。/我們既害怕又渴望成為真正的自己。
评分裏麵有句對我産生很大衝擊力的話“大部分人都隻是在邊緣互相碰觸。要碰觸到他人的核心,你自己必須革命。你想在核心碰觸一個人,你必須讓他先碰觸到你的核心。”那時讀完下定決心,要敢於以自己的核心去聯結他人。我於是有瞭很多深切聯結的體驗。隻是在嘗試過程中逐漸發現不管是自己,還是彆人,都那麼容易不知不覺中用殼來保護自己。我還在關係中學習分辨“設立健康的界限”和“竪起防禦的殼”之間的區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