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published in 1966, this celebrated book--Sontag's first collection of essays--quickly became a modern classic, and has had an enormous influence in America and abroad on thinking about the arts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As well as the title essay and the famous "Notes on Camp," "Against Interpretation" includes original and provocative discussions of Sartre, Simone Weil, Godard, Beckett, science-fiction movies, psychoanalysis, and contemporary religious thinking. This edition features a new afterword by Sontag.
桑塔格
桑塔格 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这是去年时候写的一篇评论:http://www.tianya8.net/2004/12/blog-post_02.html 苏珊·桑格塔的《反对阐释》写于1966年,不过至今我们读起来还是让人觉得道出了胸中不可言说之块垒。 阐释的身影无处不在,小至小学语文课本,大至国际形式、国际行为,我并不觉得这位...
评分大概十多年来,苏珊·桑塔格的名字在我的耳畔总会时不时地被提到一下,在看过她几行简单简历之后,我还是放弃了阅读她的书,因为,我觉得自己在没有获得足够能理解她思想的文化基石之前,还是不要妄想去阅读她,免得误解她,一如我曾经误解的伍尔芙和波伏娃。 翻过岁月的...
评分一 还没有哪个作家像苏珊•桑塔格这样,坚持不懈地把批判的勇气贯注到涉足的每个领域的。现在我们要谈思考和表达的勇气问题,是因为我们被卷入了一个充满谎言和胆怯的时代。正是在这里,桑塔格的声音显得特别的响亮刺耳,不依不饶。 不知从何时起,作家们开始必须和自己身份...
评分今天看报联系到《反对阐释》的一篇短文:http://www.tianya8.net/2005/10/blog-post_21.html 再次提到这个话题源于上周《南方周末》D27版《客家文化:走出围龙屋》一文。有一段文字如下: “...我看过一个日本学者的文章,说这土楼就像一个母亲的子宫,能够吞容一切。...
评分刚读了第一篇。 读后十五分钟之内无法抑制心中的某种东西。。。她可能说出了我几年来想说又说不出的东西。 很少读到那么好那么深入我心的文章了。 她的评论有某种直抵要害的东西,(从某种特定的角度看来)年轻,激进,深刻而超前。 又, 去了桑塔格的官方网站,碰巧发现她去...
最佩服的是桑塔格文字的精准与简练。50年前她已开始批判当代艺术重内容不重形式,然而如今的大部分当代艺术还是立足于意义和象征……
评分是的 看这本书也能看哭的
评分评论就是要写成这样,文字简单思想深刻。
评分她说阐释过度令人失去感觉。这岂非知识的暴力之抵抗
评分再读英文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