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格
桑塔格 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First published in 1966, this celebrated book--Sontag's first collection of essays--quickly became a modern classic, and has had an enormous influence in America and abroad on thinking about the arts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As well as the title essay and the famous "Notes on Camp," "Against Interpretation" includes original and provocative discussions of Sartre, Simone Weil, Godard, Beckett, science-fiction movies, psychoanalysis, and contemporary religious thinking. This edition features a new afterword by Sontag.
素材是每个人面前可以见到的,意蕴只有在实践中须和它打交道的人才能找到,而形式对于多数人却是一个秘密。——歌德 苏珊•桑塔格认为“坎普”(“Camp”)是唯美主义的某种形式,是将世界看作审美现象的一种方式。但她(这里的“她”指坎普,我暂将其看作...
评分 评分本书由苏珊•桑塔格(1933-2004)于1961-1965年之间发表于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结集而成。此时的桑塔格刚刚踏入文坛对纯文学(小说和诗)有很大的抱负,批评只是她反思自己的创作自然而然溢出来的成果。但是这些文章中深刻和“新颖”的思想,很快在此后形成了广泛影响——既影响...
评分导言: * 新感受力的颠覆性在于:高级文化除了他们自身,一无所知。 * 激进的立场并不反对阐释本身,而是反对文化保守派所坚持的一元论传统。 * 但这种激进精神实际上可以暗喻民主精神的恶端——价值的削平 反对阐释: * 内容说在今天就是一种妨碍,一种中产阶级的精致的“庸论...
评分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其实源于自己从小学到现在,一直埋藏在心里,无法得以解答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我们大大小小无数的语文测验的阅读题里,总要求我们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摘取出来片言字句进行阐释,并强迫我们要与那么一个标准答案无限地接近,甚至是相一致。我常常在...
就评论服务于作品本身的目的来说她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但我感觉她还是站在一种过渡的位置,更重要的话没有说下去,跟《论摄影》比起来这本集子的思想密度和阅读体验还是逊色不少...
评分是的 看这本书也能看哭的
评分我去,我高兴太早了。。。苏珊大妈你怎么可以写这么多书OTZ
评分我买的第一本外文书
评分再读英文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