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尔爵士(1932-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32年出生于特里尼达岛上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获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53年取得学位后迁居伦敦,任职英国广播公司,1957年以《神秘按摩师》正式开始写作生涯。 奈保尔的作品以小说和游记为主,两者均获高度评价。代表作有:《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河湾》、《印度三部曲》等。 在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之前,奈何尔已收获无数荣誉,如英国最富声望的布克奖、毛姆小说奖、莱思纪念奖、霍桑登奖等。1993年,获颁第一届大卫・柯恩英国文学奖,该奖旨在表扬“尚在人世的英国作家一生的成就”。 1990年,奈保尔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
一九六一年,長期被異國統治的印度宣告獨立,隨後歷經短暫的承平安逸光景,即陷入一連串漫長苦鬥,最後由主政的甘地夫人在一九七五年發布戒嚴令……
奈波爾就在此時二度造訪印度,撰成他的印度三部曲的第二部>一書。在這第二次返鄉之旅中,奈波爾透過敏銳觀察,以分析手法探討了印度同胞,以機鋒畢露、時而悲愴的文采,重現了千年古國的種種難題,無一不切中核心,令人景仰欣喜兼而有之,也讓此書成為世人了解印度不可或缺的大作。
這廣袤、神祕的苦悶大陸,在奈波爾眼中,由於是被征服者,「知性上己寄生於別的文明」,「獨立後迅即出現的戒嚴時期,凸顯了印度的創意無能、知性枯竭,無力自衛,也彰顯出每個印度人觀念中的印度都不完整」。透過這趟旅程的所見所聞,奈波爾益發增強了心中信念:歷經千年異國統治的印度,迄今仍未找到再生的原點。
“我们没有去处了,我们奔向来处吧”。奈保尔在印度三部曲第二部-受伤的文明里又讲,总往来处去的人是没有去处的。所谓精神自由与灵性的追求,是自以为的完整了自己向着神性的命运,是从困苦的包裹中抽身逃避,是被反复征服的人群的慰籍。 时隔十年,奈保尔第二次返回印度,那...
评分“你为什么抱怨这个国家的一切?它对4亿人来说是足够好了。” 在一段对《罗摩衍那》和《薄伽梵歌》的遗产与他在赢得独立的过程中的所有足迹、所有苦难回忆后,贾干爆发出上面那句话。贾干是印度著名小说家纳拉扬作品《糖果贩》的主人翁。他是一个纯洁、传统的人,一个...
评分印度三部曲》第一部是幽暗帝国,作者是20多岁的青年,有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样子。赶上了1962年的中印战争,彻底把那种年轻人的自大击碎。 1975年的时候,人到中年,社会经验比较丰富,而且那个时候东西方社会都不是比较乐观,作者选择了个最悲观的年代回到了印度,简简单单的...
评分奈保尔对印度实在是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印度是他的母国,即使他现在已经逃离,正如《米格尔街》所写。指涉印度的各个方面:经济,贫困的现实,文明的衰弱,政治的混乱,科技的落后,人民的愚钝。 这是作家直接感性的关照,我也是这么干的,把自己的感情投注在一座城市当中。...
评分奈保尔是印度裔的英国人,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书源自1975年自己对祖籍的探访,“不能仅仅看风景”,在现实的表象下,他看到印度被殖民的历史、几千年的宗教文化、种姓制度、甘地主义……共同塑型,印度“知性上已寄生于别的文明”,因此显得“毫无创造力、无力自卫”...
甘地主義的反思
评分甘地主義的反思
评分甘地主義的反思
评分甘地主義的反思
评分甘地主義的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