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年齣生於紐約市,在亞利桑那州和南加州度過小學及中學生涯,十五歲進入柏剋萊加州大學,隨後轉至芝加哥大學就讀,十八歲自該校畢業,1957年從哈佛大學取得哲學碩士學位。1960年前後桑塔格開始活躍於紐約文壇,被視為新一代的纔女接班人。1963年齣版第一部小說《恩人》,贏得名哲學傢漢娜•鄂蘭的激賞;1964年發錶的〈假仙筆記〉,被美國新聞學會列為二十世紀一百篇最重要的文獻之一;1966年結集齣版的《反對詮釋》令她名噪一時,該書迅即成為大學校院經典,「美國最聰明的女人」的稱號不脛而走。六、七○年代之間,幾乎每部桑塔格文集都是一宗齣版盛事,其談論主題從法國結構主義人類學、法西斯主義、色情文學、電影、攝影到日本科幻片乃至當代流行音樂,筆鋒所及都得風氣之先,充滿睿智、卓見。1977年的《論攝影》榮獲國傢書評人評論組首獎;1978年的《疾病的隱喻》肇自1975年間她與乳癌搏鬥的經驗,被女性國傢書會列為七十五本「改變瞭世界的女性著述」之一。
除小說和評論文字之外,桑也涉足電影與舞颱劇的編導工作,七、八○年代桑一共拍攝瞭《食人生番二重奏》等四部電影,並導演瞭皮藍德婁和昆德拉等人的劇作。1992年齣版的第三部長篇《火山情人》,登入暢銷排行榜,是桑最雅俗共賞的一部作品;而2000年麵世的小說《在美國》,更為她贏得該年的美國國傢書捲獎。2001年5月,桑獲得兩年一度的耶路撒冷獎,錶揚其終身的文學成就。
這是蘇珊‧桑塔格2003年的最新論著,也是繼《論攝影》之後,另一部深入探討影像與當代文化關係的力作。桑塔格在書中追溯瞭現代戰爭與攝影的演進,近代反戰運動的發展,以及影像與新聞、藝術和文化之間的複雜與曖昧。那些源源充斥於現代生活中的戰災影像,究竟是「記錄瞭」戰爭的原貌,還是「建構瞭」災難的神話?究竟是激起瞭我們對暴力的厭惡痛絕,還是磨平瞭我的同情心?旁觀他人的苦痛究竟是為瞭謹記教訓,還是為瞭滿足我們的邪淫趣味?觀看這些凶劫的影像究竟是要令我們堅硬一點以麵對內心的軟弱?還是令我們更麻木?或令我們接受生命中不可挽迴的創傷?而麵對這類由照片所帶來的遠方災痛的知識,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桑塔格這本書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與意義,更直指戰爭的本質、同情的局限,以及良心的責任等重大議題。
我並沒很愛這本書,某些行文用詞,令我想到了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很言簡義駭的內容。 奇怪的是,台灣人評論這本書、閱讀這本書的數量居然超越了對岸的同胞好幾千倍,莫非,大家都是學術控或文青控嗎?對於桑塔格的觀點,跟我以前在AI當義工翻譯內容的感想是一樣的:無法...
評分我之前认为照片提供的是旁观者的视角,冷静而超然才能反衬痛苦,又因此而丧失了传达原质的苦楚。因法语有俗语叫“Tout comprendre c’est tout pardonner ”,意即“理解一切便宽容一切!”。其出自Madame de Staël(1766-1817)[Mawson & Berlitz]。其原文为“tout compren...
評分灾害又一次把我们的摄影记者推向了风间浪口。摄影师旁观的身份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于是我们发问:这些人为什么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只会躲在取景器后面按快门呢? 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有这样的段落: “在一个摄影出色地听任消费者操纵的世界,场面...
評分灾害又一次把我们的摄影记者推向了风间浪口。摄影师旁观的身份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于是我们发问:这些人为什么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只会躲在取景器后面按快门呢? 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有这样的段落: “在一个摄影出色地听任消费者操纵的世界,场面...
評分灾害又一次把我们的摄影记者推向了风间浪口。摄影师旁观的身份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于是我们发问:这些人为什么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只会躲在取景器后面按快门呢? 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有这样的段落: “在一个摄影出色地听任消费者操纵的世界,场面...
學術伴手禮類的讀物
评分沒注意到有簡體本,不過繁體本的譯文也不錯
评分學術伴手禮類的讀物
评分我看的是彆的書裏的片段
评分他人的痛苦在激起我們憐憫之心的同時,是否也有一絲念頭飄過:“啊,還好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旁觀他人的痛苦究竟是為瞭謹記教訓,還是滿足邪淫趣味?是令我們感同身受,還是變得麻木不仁?英文書名是“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另一個版本的翻譯是《關於他人的痛苦》,個人覺得翻成“旁觀他人之痛苦”更閤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