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偉大社會學家之一,以及後現代性社會學的大師。曾擔任里茲大學的社會系教授和系主任,也曾任教於華沙大學和臺拉維夫大學。目前擔任華沙大學的講座教授。
窮人總是與我們相隨,但是怎樣才算貧窮,卻取決於和「他們」所相隨的「我們」是何種人物。在滿是生產者與普遍就業的社會裡,貧窮是一回事;在生涯規劃以消費選擇為中心,而非集中於勞動、專業技能或工作的社會裡,貧窮又是另一回事。
本書首先回顧工作倫理的起源,再探討從「生產者社會」到「消費者社會」的這項轉變,及其對福利國家組織的影響。接著檢視這對窮人造成的後果為何,最後則考察了窮人與貧窮可能的未來,以及賦予工作倫理新意的可能性,使之更為符合已開發社會的現狀。
大约在年初的时候,《第一财经周刊》曾经做过一次“我是穷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公司人都认为自己是穷人,不但没钱,同时也极度缺乏安全感,理所当然,我们把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一个判断标准,这也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穷人的定义。 但现在,你有必要了解一个新的穷...
评分原文地址: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52/journal_park399.htm 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转自台湾《文化研究月报》 (台湾译作“工作、消费与新贫”,此文中未作改动) 零、前言 我家的旧书房至今仍放着一个塑料收纳箱子,上面贴着一张纸,用彩色笔涂...
评分 评分这本书更多是站在有社会福利的欧美社会来说的。 作者对于穷人的定义,是没有办法去利用自己剩余价值的人。 底层穷人,居无定所,在大街上吸毒酗酒的,乞丐。 一般穷人,辍学的,年级轻轻不去工作在家吃穿不够的人。 现在的社会不同于一百年前的非机器社会,那个社会,听音乐...
评分原文地址: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52/journal_park399.htm 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转自台湾《文化研究月报》 (台湾译作“工作、消费与新贫”,此文中未作改动) 零、前言 我家的旧书房至今仍放着一个塑料收纳箱子,上面贴着一张纸,用彩色笔涂...
消费社会里,穷人不再仅指物质匮乏的人群,而是那些无法过“正常生活”(消费者的生活)的人。那些不够格当消费者的人被定义为“有缺陷的消费者”,他们成为了消费社会里的新穷人,而遭到了放逐。观点现在来看没有很惊艳了,但是对于俺反思自身确实很有意义。
评分上班族與浪游者必看。前段分析關於工作的意識形態,以及它跟工業實況的脫節,深刻有力;可惜後段有點自我重覆。
评分上班族與浪游者必看。前段分析關於工作的意識形態,以及它跟工業實況的脫節,深刻有力;可惜後段有點自我重覆。
评分了解(后)现代性的必读书籍
评分这个版本要通畅许多~但不知是不是早已知晓大概观点,读后并未太多惊喜,对于如何推论和勾连的过程没有太深印象,也有可能未完全吃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