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夫麗德·耶利內剋,1946年10月20日生於奧地利的米爾茨楚施拉格一個有捷剋猶太血統的傢庭。自幼開始學習鋼琴、管風琴和長笛,後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就讀。1964年畢業後,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戲劇和藝術史。1971年在維也納大學獲得管風琴碩士學位。70年代初,她輾轉柏林、羅馬等地。1974年與戈特弗裏德·許恩斯貝格結婚,居住在慕尼黑和維也納。耶利內剋很早就開始寫詩,1967年齣版詩集《麗莎的影子》。1970年發錶諷刺小說《寶貝,我們是誘餌》。此後寫下瞭大量的小說、戲劇、散文和詩歌作品。代錶作是帶有自傳成分的《鋼琴教師》。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女情人們》(1975)、《鋼琴教師》(1983)、《欲》(1989)、《死者的孩子們》(1995)、《貪婪》(2000),戲劇《剋拉拉S》(1981)、《城堡戲劇》(1985)、《在阿爾卑斯山上》(2002)、《死亡與少女I—V》(2002)等。
她先後獲得過海因利希·伯爾奬、施蒂利亞州文學奬、格奧爾格·畢希納奬等許多奬項,2004年榮膺諾貝爾文學奬。
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借到耶利内克的代表作《钢琴师》。语言炽热繁多,文本沉郁冷峻,阴暗如黑洞。小说的心理分析深刻细腻,故事富于争议,情节涉及色淫欢爱,饮食男女。如同带有毒性的婴粟花,气味沁人却又让人无法接近。清凉的初秋,《钢琴教师》带来异国他乡的色彩斑斓。 ...
評分 評分看到凌晨两点,翻完了《钢琴教师》。还好不习惯耶利内克梦游一般的语言方式,让我得以跳过了大段对于女主人公晦涩心理的侧面描写,以及大量的比喻和象征。耶利内克用冷静甚至冷漠的表达,审视并向读者展现埃里卡的歇斯底里。 小说比电影优越的地方之一,就在于作者可以更清晰...
評分所以,又有哪一種纔是健康的戀愛方式呢?
评分壓抑
评分她筆下的人物就像這個分崩離析的世界上的空蕩蕩的軀殼,但是她顯然對此也束手無策。她說自己的語言旨在為人們逃離被壓迫提供可能性,但她並不指明應該選擇哪一種途徑。典型的耶利內剋式的人物就是被傢庭所奴役的女性,例如《鋼琴教師》中低眉順眼的艾瑞卡,生活在母親掌控之下的成熟女人。
评分她筆下的人物就像這個分崩離析的世界上的空蕩蕩的軀殼,但是她顯然對此也束手無策。她說自己的語言旨在為人們逃離被壓迫提供可能性,但她並不指明應該選擇哪一種途徑。典型的耶利內剋式的人物就是被傢庭所奴役的女性,例如《鋼琴教師》中低眉順眼的艾瑞卡,生活在母親掌控之下的成熟女人。
评分感覺再拖下去就算給我半年也讀不完。閱讀的興趣在於讀自己有欲望讀的書。逼著自己讀根本不想看的書其實是浪費生命。及時止損吧!其他事其實也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