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簡介

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為西方柏拉圖以降重要的哲學家。

譯者簡介

鄧曉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長沙市人,1982年獲武大哲學系碩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博士生導師、西方哲學研究所所長,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著有《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指要》(與楊祖陶合著)、《冥河的擺渡者——康德〈判斷力批判〉導讀》、《靈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鏡∕中西文學形象的人格結構》、《靈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學的生存意境》等,譯有康德《實用人類學》、《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康德三大批判精粹》(與楊祖陶合譯)、胡塞爾《經驗與判斷》等;發表論文百餘篇。

出版者: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康德
出品人:
页数:447
译者:鄧曉芒
出版时间:2004-4-21
价格:NT$52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9570826968
丛书系列:聯經經典
图书标签:
  • 理論 
  • 德國 
  • 康德 
  • 哲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分為「審美判斷力批判」和「目的判斷力批判」,具有連結前兩個批判從而完成純粹理性的全部批判的必要性和意義。如果我們把「目的判斷力批判」和「審美判斷力批判」作一比較便會發現一個區別。在「審美」中,人意識到自己由於主體的內在可能性而與自由相關,在「目的」論裡,通過對終極目的的追尋,人進一步意識到自己作為世界的終極目的只能是服從道德的人,因而在本體上與道德律相關。

康德認為,自由和道德律是互為前提的:只有出於自由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也只有服從道德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康德向來認為一切形而上學最終都是為了解決人的塵世生活的問題。作為現象的感性的人固然不能成為論證的可靠根據,但作為本體的超驗的人也是抽象的、無從認識的,而只有介於兩者之間聯繫著它們的那個媒介,才真正是康德整個先驗人類學研究的核心,這就是「自由」的理念。

審美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認識的必然性的統一問題,目的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道德必然性的統一問題,因而這兩種自由與必然的統一都在人的塵世生活中找到經驗的表現,而人的自由也就成為一種「事實」(Tatsache),只有通過它,現象的人才顯出背後有超驗的人的本體,同時也為道德神學、上帝提供了唯一可能的「實踐上的認其為真」。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首先我不是康德哲学的专家,实际上我连自组织和康德哲学有关系这个问题,都从来没考虑过。 不过有人邀请了,我就好奇,不仅想起威尔斯曼的书里好像提起过康德的自然目的论,下午我就一时冲动翻了一下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唉?还真有: 首先声明,我对古典哲学这些大部头从来...  

评分

哲学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理性认识能力却有三种,即知性、理性和判断力。就其本意来讲,“三大批判”并不构成康德的哲学体系,自然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才是他对哲学进行体系化构建和表达的努力。批判的工作只如在建设之前对工具的打磨,我们手上有哪些工具...  

评分

《判断力批判》被公认为西方现代艺术哲学的奠基之作,对其解读通常有两种倾向:一是立足批判体系,通过对“三大批判”整体结构关联的分析阐释康德哲学的完整性,并在广度上发扬康德哲学在政治哲学、诠释学和社会哲学等领域的贡献,比较著名的是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评分

在《判断力批判》在中,康德一开始没有直接通过定义“美是什么”来形成对美的分析,而是通过对“鉴赏力”来讨论的。由此想要对“美”做出分析,来完成“判断力批判”的首要部分,关键就是讨论鉴赏判断的特征及作用。康德指出“从量上看,鉴赏判断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悦的...  

评分

【按语:《判断力批判》发表的时候,康德已经66岁了,堪称垂垂老矣,可是《判断力批判》骨子里却是充满着对青春的救赎性力量的渴慕。让人想起74岁的歌德对18岁的少女乌尔里克(Ulrike von Levetzow)的最后迷恋。 《判断力批判》的旨趣常常被理解为“要克服由前两个批判所造...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