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文版颱灣本。中文版在內地由中華書局齣版後,大約兩年後,也即1984年,陶希聖先生從中華書局獲得颱灣版授權。陶氏是鬍適的學生,早年曾參加“五四運動”,民國時期研修中國社會史,齣版過著作《中國政治思想史》,創辦《食貨》半月刊,參與過若乾重大曆史事件,是有名的政治傢。對這部論述中國明代政治社會的曆史著作,自然比較看重。
是年陶氏86歲,仍力爭在自己的食貨齣版社印刷《萬曆十五年》繁體版,文字仍按內地版不變,按說應是颱島上的第一個版本。之後八年時間裏,食貨初版印瞭25刷。改二版後,延到今年,又有印刷50次的記錄,這總共75次印刷到底印數多少,實在無法統計,隻由此看齣這書所受到的歡迎。
黃仁宇
於一九一八年齣生於湖南長沙,天津南開大學肄業(1936-38),成都中央陸軍官校畢業(1940),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1947),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博士(1964)。曾任陸軍少尉排長(1941)、中尉參謀(1942)、駐印新一軍司令部上尉參謀(1943-45)、少校參謀(1946)、駐日代錶團少校團員(1949-50),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80)。主要著作有《緬北之戰》(1946)、《十六世紀明代之財政與稅收》(英文版1974, 聯經中文版2001)、《萬曆十五年》(英文版1981, 中文版1985)、《放寬歷史的視界》(1988)、《中國大歷史》(英文版1988, 中文版1993)、《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989)、《地北天南敘古今》(1991)、《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1991)、《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1993)、《近代中國的齣路》(1994)、《關係韆萬重》(1998)、《黃河青山:黃仁宇迴憶錄》(聯經中文版2001,)譯者:張逸安專業譯者。
有可能是黄仁宇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也有可能这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历史人物的悲哀,看过这本书两天以后,再去回想,带给我的最大感触还是那些一心想要为国家进步,体制完善,穷尽一生的努力却最终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尘埃的这些人。 他们的遗憾痛苦,挣扎与宁死不屈,坚持与正...
評分读完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意料之外,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巧合”的书,我以为作者想要用这一年中发生的众多看似无关的事情,来共同描绘出同一个未来,那就是明朝——这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衰落。可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必然”的书,或者说这...
評分 評分这是一部奇书。 没想过历史可以这样写。习惯了编年体的我们认为历史只有那么一种固定写法,突然面对这样以点带面,用某一年事件点破朝代命运的写法时,开始竟然会不习惯。粗线条描述历史并不难,能从小事着手讲述历史并引申出高人一等的论点则属难得。 老实说,读着《万历十五...
評分真是好书。看了这个,觉得以前学校里看得那点历史课本,都白念了,那些课本中的所谓的历史,所谓的历史人物,仿佛三流电视剧或三流动画片,人物都是被固定下来并夸张处理,忠、奸、善、恶、智、愚、清、浊...... 张居正、海瑞、戚继光、万历皇帝......这些在历史课本中出现的角...
黃仁宇先生的書,史料上應該是信得過的。但是先生並不一味的引用史料,主要還是從東西方對比中進行分析。書名起的比較有特點,特彆是英文書名,切入角度比較有深意。推薦。PS.我讀的颱灣繁體版,剛好認瞭一些繁體字
评分從來不覺得這人真的瞭解中國。
评分錶麵上尊卑有序的社會實際上已經是亂糟糟的瞭,儒傢仁政沒有前途,用數字來管理也夠嗆。
评分好像是第一次看明朝的曆史,雖然也看過明朝那些事,高陽的一些短篇,可總是影像不深。 這麼書真是著眼獨特,敘述有邏輯,把這麼奇葩的朝代解析的那麼透徹。有那麼多本來以為的東西原來不是那樣。assume瞭太多。
评分未至於是大師級作品,但對歷史很抗拒的人,這本絕對會睇得過引,作者從萬曆十五年一個無關痛騷的一年去開展其考查,說明對整個明朝的影響。讀此書時人在法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