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的反叛》诞生在20世纪30年代,这是“大众民主”正在成为欧洲政治生活主导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公众逐渐取代传统的社会精英而成为欧洲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支配力量,其话语也逐渐具有威势话语的特征。在另一方面,当时的公众缺乏必要的政治训练和理性涵养,表现出力有不逮的情况——诸如易受短视的功利心驱动、轻信政治投机家的承诺、对公共利益的冷漠,等等。这一切被作者加赛特敏锐地察觉到了,并在这部影响卓著的作品中做了详尽的表述。在书中,作者对于公众主导社会生活所包含的危险性进行了准确地预见(后来欧洲公共生活的巨大灾难不幸应和了作者的预言),并进而质疑了公众能胜任这种支配角色的带有先验特征的命题。虽然现代社会的技术让公众具备了支配的能力,但是否就有这样的资格呢?是否应该存在着一种克制的力量呢?……作者在书中讨论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如何有效避免公共灾难是有巨大帮助的,这也是我们将这部著作引见给中国读者的最主要的动机。
加塞特的这本大众的反叛,倒是很能蛊惑人,特别是对于心里报着贵族气质的人来说。Webb课上节选了第一章给我们看,今天从图书馆里面把它借出来,通篇浏览。虽是一本书,但是基本上只是一篇论文,短小精悍、颇为流畅。 通过这篇文章,作为国际关系的研习者,倒是可以更好的把国...
评分虽然书中描述的环境与中国相距甚远,但对大众的见解可谓一针见血,作者非常敏感的预见了“大众”将成为现代最凸出的问题。 此书言辞激烈而优美,即快刀斩乱麻的点出要害一语中的,又对各方面的问题考虑得细致入微。虽然略嫌傲慢,对“贵族”有无限的尊崇与缅怀,但不能不说他...
评分看完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众的反叛》,发现中国真的在意识上落后欧洲太多,奥尔特加几乎100年前就看到的在欧洲发生的一切,如今才在中国上演。我们进入了一个大众反叛的时代。以下是我的摘录。 这个时代比其他时代优越,却又自觉卑微;它的确是强劲有力的,却又对自己的命运...
评分表面上看起来作者是在恐惧愚民,实则是哀怨的乡村贵族通过高贵冷艳的大段抒情描写和堆砌人名来表达优越感与对城市杀马特的恐惧。偶尔有理也被紧接而来的华丽蠢话给自黑了。翻译成人话就是:"微博上的庸众都穿着同样的衣服互相吹捧,贵族们才多姿多彩,屌丝也能穿上西服真是文...
评分这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精英主义理论,按照作者的定义,精英与大众以其承担的责任大小和心灵状态区分,而不是阶级划分。 作者认为大众在技术与自由主义助力之下,近代以来逐步成为主要力量,却并未摆脱心灵的封闭状态,而要随心所欲地执掌社会,这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智识成...
文人呓语
评分虽然私下里、骨子里是认同精英主义的,但是哪能像奥尔特加这样摆到台面上说,这么赤裸裸的精英主义如果不反对一下子,那就显得政治上不正确了~
评分虽然现代社会的技术让公众具备了支配的能力,但是否就有这样的资格呢?是否应该存在着一种克制的力量呢?他们只是被宠坏的孩子,一方面他们生命欲望自由膨胀,个性自由极度伸张;另一方面,他们却对使之生活得以安逸舒适的造福者丝毫不存感激之情。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自己生活的安逸与舒适,但对于其原因一无所知,也没有这个兴趣。因为他们无法透过文明所带来的成果,洞悉其背后隐藏的发明创造与社会结构之奇迹,而这些奇迹需要努力和深谋远虑来维持。他们认为自己的角色只限于对文明成果不容分说的攫取,就好像这是他们的自然权利一样。
评分“平庸的心智尽管知道自己是平庸的,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平庸的权利,并把它强加于自己触角所及的一切地方”。如此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实在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封闭在自我虚妄野心中的法西斯狂人。无法想象一个社会先产生一个有着高度理想的精英阶层,然后再去感化那些所谓无药可救的大众。更何况对大众心智封闭负主要责任的,恰恰不是大众,是社会精英自身精神和创造力的枯竭,让他们在大众面前威信扫地,让大众不再指望他们所代表的那个理想的世界。《马可福音》中说:“若有人愿意做首先的,他必做众人末后的,做众人的佣人。”
评分三星半。这书放帝吧出征之后读尤具警醒意义,特别是考虑到成书年代之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