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海外中国研究 社会学 杜赞奇 社会史 历史 人类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中国研究
发表于2025-02-22
文化、权力与国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化、权力与国家》是以乡村的文化网络为基本结构并考察其功能,这一点和作者第二本书《从国族中拯救历史》(中译本即出)的结构形态似乎相差不少,但他所关注的主题却在继续延伸:现代国家如何构造新的文化,以及民间团体如何“抵抗”从上面来的“攻击”,是第二本书所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在他的著述里贯穿了一种方法论:在考虑话语—主体—制度这三者对历史的建构时应该加入许多外来事物和偶然因素,因为参与主体和主体性构成的不仅有话语,还有外来事物;而由主体构建的制度还应包括制度本身的逻辑和偶然性。因此,所谓“拯救历史”其实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带有实体的目的。作者认为当民族国家成为现代性之下的历史主体时,其它历史就没有了,因为写历史的不同方法带有不同的目的性——以民族国家为对象的历史自然会排除掉其他可能的历史。所以,他从民族国家中要拯救的不是某种实体,而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表明,我们本来就应该有许多种历史,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杜赞奇这样的研究者来讲,他最关注的就是在民族国家之外的历史是如何被压下去的,乡村仍然是他的立场。
杜赞奇:早年就学于印度和美国,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曾先后荣获1989年度的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以及1990年度的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其第二本专著《从国族中拯救历史:质疑现代中国叙事》,中文译本也已于2003年面世。其最新著作《主权与真实性:满州国与东亚现代进程》,也已于近日出版。
核心看法其实是个提高国家财政能力的企图如何被中介阶层挫败的故事(同见孔飞力《起源》),但由于内容太散乱而显得论证不足甚至有点泛泛而谈。only concept,no context,【权力的文化网络】过于空洞,感觉也无助于理解。(火车上看的…睡着多次…) 2017.7.18
评分再读此书才发现,1996年第一版时译者将布迪厄错译为布罗代尔,或许可以推测布迪厄热是多么晚出的一个现象,也不知道后面的版本改过来没有……
评分不怎么认为作者所提的“国家政权内卷化”(State involution)是个多么新颖的名词,我感觉就像是“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一个概念化解释。作者在界定“内卷化”的具体含义,即一种社会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但作者在后文中一直没有解释这一特点们如何推断出没有转化为另一高级模式?是在当时根本不存在这一转化的可能性吗?还是晚清民初政府主动性的丧失?反倒一直在强调第一个特点,即国家对乡村控制力低于其对乡村社会榨取能力,这里主要运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视角从赋税和物价增长、经济总量对比以及乡村文化社会网络的变化当中得出的。另外本书或许是20年前翻译的缘故,很多语句不通顺,专有名词也多有讹误,比如《现代世界体系》的作者”沃勒斯坦“译成”华勒斯蒂“
评分杜赞奇在理论中迷失~
评分“国家政权内卷化”、权力的文化网络【读的是94年版】
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阶级理论,即地主与农民这样的二元关系来建构农村,并由此展开对农村的建设。在阶级论述达到极致的情况下,“地主土豪”是一个连用的词。 不少社会学家认识到了乡绅阶层是连接国家政权和农民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在帝国时期,中国的官僚体系只延伸到...
评分“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如是说,乡绅是中国社会独特的文化现象。费老对乡土社会的描述是“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我也看到过有学者认为,与其说传统中国社会是“皇权不下县”的,倒不如说...
评分这件事迟早要翻出来。 小学六年级暑假的一天,下午照例要闷热起来,而早上还有些凉气。 家所在的村子,被一条小河隔成东西两部分。由于太小,以至于村民只是称其为“小河”,而非正式的大名。小河最终汇入灞河,灞河流向渭河,渭河是黄河的支流。小河河滩冲积...
评分杜赞奇此书是分析“权力的文化网络”与“国家政权建设”在乡村社会的依存、渗透、竞争,他得出的结论是若国家政权建设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摧毁啦传统的权力结构,但同时不能有效建立为民众所接受的新的权力结构,政权的内卷化,社会基础脆弱,在面临冲击时,政权的崩溃不远矣。 ...
评分文化、权力与国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