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权力与国家

文化、权力与国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杜赞奇
出品人:
页数:203
译者:王福明
出版时间:2003-8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12708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社会学
  • 杜赞奇
  • 社会史
  • 历史
  • 人类学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中国研究
  • 文化
  • 权力
  • 国家
  • 社会结构
  • 政治哲学
  • 历史研究
  • 意识形态
  • 治理理论
  • 身份建构
  • 制度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化、权力与国家》是以乡村的文化网络为基本结构并考察其功能,这一点和作者第二本书《从国族中拯救历史》(中译本即出)的结构形态似乎相差不少,但他所关注的主题却在继续延伸:现代国家如何构造新的文化,以及民间团体如何“抵抗”从上面来的“攻击”,是第二本书所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在他的著述里贯穿了一种方法论:在考虑话语—主体—制度这三者对历史的建构时应该加入许多外来事物和偶然因素,因为参与主体和主体性构成的不仅有话语,还有外来事物;而由主体构建的制度还应包括制度本身的逻辑和偶然性。因此,所谓“拯救历史”其实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带有实体的目的。作者认为当民族国家成为现代性之下的历史主体时,其它历史就没有了,因为写历史的不同方法带有不同的目的性——以民族国家为对象的历史自然会排除掉其他可能的历史。所以,他从民族国家中要拯救的不是某种实体,而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表明,我们本来就应该有许多种历史,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杜赞奇这样的研究者来讲,他最关注的就是在民族国家之外的历史是如何被压下去的,乡村仍然是他的立场。

作者简介

杜赞奇:早年就学于印度和美国,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曾先后荣获1989年度的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以及1990年度的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其第二本专著《从国族中拯救历史:质疑现代中国叙事》,中文译本也已于2003年面世。其最新著作《主权与真实性:满州国与东亚现代进程》,也已于近日出版。

目录信息

编者的话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权力的文化网络
第二章 清末乡村社会中的经纪统治
第三章 华北地方政权的现代化建设
第四章 宗族与乡村政治结构
第五章 乡村社会中的宗教、权力及公务
第六章 乡村政权结构及其领袖
第七章 国家与乡村社会的重组
第八章 国家政权的现代化与地方领导
结论
后记 社会史研究方法浅议
引用书刊目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大四上学期的最后一篇习作,为怀念那段历久弥新的好日子,特意拿出来晒晒。 杜赞奇先生的《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立足于中国农村(江湖)与国家政权(庙堂)的互动关系如何开展博弈。文无义理不立,界定概念是澄清问题的首要步骤,作者明白语言不可...  

评分

评分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是印裔美籍学者杜赞奇通过对资料: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所编《中国惯行调查报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社会调查材料,以及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的研究,以个案的方式对华北六个村庄进行详尽的分析,展现了在国家政权...  

评分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如是说,乡绅是中国社会独特的文化现象。费老对乡土社会的描述是“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我也看到过有学者认为,与其说传统中国社会是“皇权不下县”的,倒不如说...  

评分

杜赞奇此书是分析“权力的文化网络”与“国家政权建设”在乡村社会的依存、渗透、竞争,他得出的结论是若国家政权建设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摧毁啦传统的权力结构,但同时不能有效建立为民众所接受的新的权力结构,政权的内卷化,社会基础脆弱,在面临冲击时,政权的崩溃不远矣。 ...  

用户评价

评分

内卷化(state involution)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有用的概念。虽然作者最后没有展开,但仍是含蓄地表达了他对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困难的见解:多套制度并行,代理人太多了。。。

评分

再读此书才发现,1996年第一版时译者将布迪厄错译为布罗代尔,或许可以推测布迪厄热是多么晚出的一个现象,也不知道后面的版本改过来没有……

评分

再读此书才发现,1996年第一版时译者将布迪厄错译为布罗代尔,或许可以推测布迪厄热是多么晚出的一个现象,也不知道后面的版本改过来没有……

评分

不怎么认为作者所提的“国家政权内卷化”(State involution)是个多么新颖的名词,我感觉就像是“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一个概念化解释。作者在界定“内卷化”的具体含义,即一种社会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但作者在后文中一直没有解释这一特点们如何推断出没有转化为另一高级模式?是在当时根本不存在这一转化的可能性吗?还是晚清民初政府主动性的丧失?反倒一直在强调第一个特点,即国家对乡村控制力低于其对乡村社会榨取能力,这里主要运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视角从赋税和物价增长、经济总量对比以及乡村文化社会网络的变化当中得出的。另外本书或许是20年前翻译的缘故,很多语句不通顺,专有名词也多有讹误,比如《现代世界体系》的作者”沃勒斯坦“译成”华勒斯蒂“

评分

文化的权力网络后来被吴毅用来分析村庄政治,效果不好。对我来说更有启发意义的是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概念,它描述了一种历时性的状态,其次它揭示了国家政权正规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特殊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