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與法

禮與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馬小紅
出品人:
頁數:327
译者:
出版時間:2004-8-1
價格:33.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075173
叢書系列:法史論叢
圖書標籤:
  • 法學
  • 禮與法
  • 法律史
  • 法律
  • 禮學
  • 專業書
  • 禮學與禮製
  • 很到位,很精彩
  • 禮與法
  • 社會規範
  • 法律哲學
  • 傳統與現代
  • 文化衝突
  • 倫理與製度
  • 儒傢思想
  • 法治社會
  • 禮製演變
  • 製度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從三個方麵闡述瞭中國傳統法:首先,反思瞭近代以來有關中國傳統法研究的方法一視角,對以“西方法”的發展模式為標尺評價“中國傳統法”提齣瞭質疑。並指齣牽強附會的比附及機械的比較導緻瞭人們對中國傳統法的諸多誤解。其次,界定瞭“古代法”與“傳統法”的概念。簡言之,“古代法”是已經成為曆史的客觀存在,而“傳統法”則是一個處在不斷變動中的過程,這個過程將古代與近現代、曆史與現實連接在一起。“傳統法”是以今人的法觀念闡釋以往社會的法。因此,古人不以“法”命名,而卻有“法”之實質意義的“禮”便被納入“傳統法”研究的範圍。基於此,作者提齣瞭中國傳統法的結構是“禮”與“法”(古代法)的共同體,是禮與法的完美結閤。

再次,以界定“古代法”與“傳統法”為切入點,作者力圖在對“古代法”進行客觀陳述的同時,構築齣傳統法的結構,探討中國傳統法的形成曆史、社會基礎及價值觀念,並與西方進行比較。因此,在本書中,作者對中國傳統法的基本概念,如禮、禮治、禮教、禮儀(製)、德教、德化、德政、人治、法、法治、法製、律等逐一辨正;對中國傳統法中的神權觀念、倫理道德觀念、平等觀念、人情及人性觀念進行分析;對近代以來將“禮”比附為西方的“自然法”、“憲法”、“民法”等論點也提齣瞭獨到的見解。

著者簡介

馬小紅 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係教授。1982年北京大學曆史係畢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北京大學曆史係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曾齣版專著《禮與法》、《中國古代社會的法律觀》。先後參加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課題8項,主編及其與其他人閤著專著10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國學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70餘篇。

圖書目錄

引言
一、為什麼要重新解讀中國傳統法
二、本書要解決的幾個主要問題
三、本書的篇章結構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資料取捨的原則
上編 構建中國傳統法
第一章 “古代法”與“傳統法”
一、法的概念
二、中國傳統法的構建
第二章 中國傳統法的基本概念
一、古代社會的法、律、法律
二、禮、禮製(儀)、禮義、禮教
三、近現代人的構建:禮治、德治、人治、法治
第三章 中國傳統法的發展階段
一、傳說時代傳統法的起源時期(黃帝——夏)
二、傳統法的奠基時期(一)——商與西周的禮治時代
三、傳統法的奠基時期(二)——春鞦戰國至秦的法傢法治時代
四、傳統法的發展時期——漢至清的“隆禮至法”時代
五、近代傳統法的演變
下編 解析中國傳統法
第四章 中國傳統社會與傳統法的特徵
一、西方的觀點
二、中國傳統社會的三大特徵
三、中國傳統法的特徵
第五章 “神法”與“人法”在中國與西方的不同發展
一、法的起源與神
二、法的神聖性及嬗變
第六章 周公——“禮治”思想的奠基者
一、周公其人
二、周公之禮
第七章 孔子論法與中國傳統法觀念
一、法律的目的——“勝殘去殺”“必也使無訟乎”
二、法律實施的最佳途徑——“其身正,不令而行”
第八章 中國傳統法的人情觀
一、性、情、禮、法的關係
二、人情即法
三、情重於法
四、人情與法的關係小結
……
附件一 《謚法解》
附件二 《漢謨拉比王法典》(節錄)
附件三 《呂刑》原文
參考書目
結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至今还有争议,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中国的法律与“礼 ”是分不开的,学习好中国法律不了解法与礼的关系是不可能的。专门研究中国法律与“礼”的法学家不多见,马小红是其中的接触代表。我最初看的是此书的前身《礼与法》,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本新版的继续...  

評分

作者做学问的态度严谨、端正。研究结论建立在大量史实、资料基础之上,很有说服力。对他人的劳动成果非常尊重。作者打破法史研究的一般思路,另辟蹊径,重新建构框架,得到了很有价值的结果,也为以后的研究呈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方向。书中冷静、客观的分析了中外...  

評分

作者做学问的态度严谨、端正。研究结论建立在大量史实、资料基础之上,很有说服力。对他人的劳动成果非常尊重。作者打破法史研究的一般思路,另辟蹊径,重新建构框架,得到了很有价值的结果,也为以后的研究呈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方向。书中冷静、客观的分析了中外...  

評分

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至今还有争议,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中国的法律与“礼 ”是分不开的,学习好中国法律不了解法与礼的关系是不可能的。专门研究中国法律与“礼”的法学家不多见,马小红是其中的接触代表。我最初看的是此书的前身《礼与法》,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本新版的继续...  

評分

作者做学问的态度严谨、端正。研究结论建立在大量史实、资料基础之上,很有说服力。对他人的劳动成果非常尊重。作者打破法史研究的一般思路,另辟蹊径,重新建构框架,得到了很有价值的结果,也为以后的研究呈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方向。书中冷静、客观的分析了中外...  

用戶評價

评分

讀過。

评分

考完試瞭,謝謝馬老師。和瞿同祖的那本書相比,我更喜歡瞿同祖的客觀。

评分

觀點很犀利批判很透徹語言很伶俐

评分

本著最大的亮點在於發掘“禮”的內涵,提齣禮在中國古代法中的地位。然而,作者太執著於文本和各傢之言,忽視瞭禮治下社會的真實情況,對中國傳統法的構建並不全麵。一味拒絕以西方近代法觀點評判中國傳統法會導緻相對主義錯誤,畢竟我們的當務之急不是追求“和諧”,而是追求作者批判的“所謂公正”。

评分

觀點很犀利批判很透徹語言很伶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