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是《剑桥中国史》最后两卷中的第一卷的前一卷(即第14卷),描述了1949—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努力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折。其第一编主要记录了新政权以苏联发展模式运用于中国的尝试,第二编概括了其后期间中国领导人为更快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而寻求本国发展模式的努力。本卷的第一编都分析了政治、经济、教育、党与知识分子、外交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及发展状况。本卷撰写人皆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国外专家,他们向读者展示了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出这些相关因素如何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准备。
需要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因为即使文中有些内容与我们的“主流”思想不符但依然还是全文译出。至于力荐不需要理由。读有些书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抱着寻找真理的想法去读,平心静气地看就好。不是中国人写的历史就一定不客观,也不是外国人写的历史就一定不主观,这些都...
评分先谈谈翻译的问题。这本书的翻译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译的太硬了,看的特别费劲。 再聊聊内容。整体来说很一般,很多权谋的亮点,在作者看来根本不值一提,或是成为错误。实话实说,这里面所谓的汉学家的水平还赶不上军网或是西西河里面的网友的水平。不知道是这些人就这么水...
评分之前从来没有读过这么清晰的历史,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总是云山雾罩,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仍然很想知道,读过此书终于明白了一些,还将继续将这个系列读下去。
评分p12 对于王朝循环和外族入侵的分析。 p35 毛与秦始皇,隋文帝以及朱元璋的对比。 p(58) 顾炎武提出的县令世袭制,这与美国的基层民主体系的对比。 p47 蒋介石为了自身权力,改造原军阀体系下人员十分不力,导致了国民党体系的整体腐化。 p48 (对于千年盛世的信仰,使得延安时...
评分刚刚看完上部,最大的感受是终于把过去那些零散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了,并且最大的特色是逻辑清晰,解开了许多关于那段历史的迷惑,值得推荐。
年代较早(1987),作者们承认很多地方缺乏资料。1949-1965,提供了详实而系统的记录,隐隐提供了一种(经济)决定论的框架:农业集体化之后的社会主义指令经济在沿着苏联模式既取得显著成就又面临巨大失衡,领袖施行了非知识的、注重政治运动的大跃进发展路线;虽然挫败使得领袖接受政治运动未必能促进经济发展,却将重心转向以政治思想运动来确保革命乌托邦意识形态的纯洁性...极权控制的前提、领袖的权威与梦幻、人事恩怨与国际冲突就这样塑造了亿万人的岁月。唯一让人最不满的是,在描述集体化、思想改造和反右等重大事件时,作品缺乏厚重的人道主义品味(那些极为悲惨的、大规模冒犯尊严的大事情居然数据化或轻描淡写,没有常见的人性悲悯底蕴)。
评分麦克法夸尔因为有了文革起源那三大卷的顶级研究著作,这个系列的这一卷当然就非他莫属而且写起来完全是游刃有余。在出版尺度越来越小的今天,能看到这种书,显然是挺奢侈的一件事情了。
评分挺好的,旁观视角,观点也比较连贯。书中多次强调:老毛认为阶级性质是人的基础本质,而不是生理上的人性。到咱们这一代,不说阶级,改成说民族国别了
评分这书被高估了。全书用专题分析讨论式写法,可惜篇幅所限,不少章节既没把事件本身说的很清楚,又不能分析透彻事件及相关原理。而且用的基本都是较旧的二手文献。总之很普通,对不起精装和好纸张。我想香港中文大学那套大陆学者写的红朝史,一定比这个好。
评分老外的眼光可以提供观察中国的角度,不过国内近代史又不让播,也着实难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