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論

人性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英] 大衛·休謨
出品人:
頁數:141
译者:關文運
出版時間:2002-1
價格:9.00元
裝幀:簡裝本
isbn號碼:9787100034036
叢書系列:漢譯世界學術名著隨身讀
圖書標籤:
  • 哲學
  • 休謨
  • 人性
  • 人性論
  • 已收藏
  • 學術
  • 人性
  • 哲學
  • 思想
  • 自由
  • 道德
  • 社會
  • 理性
  • 認知
  • 存在
  • 意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人性論》是18世紀著名哲學傢休謨的主要著作。書中休謨從知性、情感、道德三個方麵討論人性的原理,試圖建立一個具有全新基礎的完全的科學體係。本書是休謨《人性論》的摘選本,選編者是北京大學陳啓偉教授。

著者簡介

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蘇格蘭哲學傢,齣生於愛丁堡,與約翰·洛剋(John Locke)及柏剋萊(George Berkeley)並稱三大英國經驗主義者。其特點在於重視從“生活經驗”中提煉齣哲學觀點,如“知識來源於印象而非理性”,認為沒有事實可由先驗(a priori)方法被證明。盧梭等後世學人深受其影響。康德亦綜閤他同理性主義哲學傢的觀點創建起“正反閤”的理論。 11歲進入愛丁堡大學,18歲專攻哲學,21歲齣版“人性論”。1734前往法國進修,48年齣使維也納和都靈。1749迴到傢鄉 1763年任駐法使館秘書;1765年升任使館代辦。1767~1768年任副國務大臣。1769年8月退休返愛丁堡。謨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論》 、《道德和政治論說文集》、《人類理解研究》、《道德原理探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對話錄》、《自凱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國史》(6捲)等。哲學思想 休謨生活在英國資産階級“光榮革命”結束到産業革命開始的社會變革的時代。這時,英國資産階級已經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它繼續維持同貴族的聯盟以加強對勞動人民的統治,與此同時,迅速成長壯大起來的工商業資産階級要求對這個聯盟內部的關係作有利於本階級的調整,並繼續反對封建復闢勢力。這時,資産階級的進步性和保守性交織在一起。作為這個階級思想的代錶人物的休謨,貫徹經驗論觀點,提齣瞭以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懷疑論為特色的哲學體係。

圖書目錄

讀後感

評分

谈论休谟的哲学思想,首推便是这本《人性论》。这本书之所以伟大,大体上我们可以列出许多原因。例如它是怀疑主义的代表作,它的思维缜密而细腻,它缜密与细腻之后的温柔关怀,等等。但从思想史上来说,休谟这一本书,基本上为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  

評分

相信每个哲学家在探索自己的精神之路上都有过怀疑与困惑,他们是怎样度过这种自己作为哲学家的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对立,怎样最后走出矛盾和内外分离的人生的。在看完这篇摘自人性论一卷结尾的休谟对他哲学探索过程的回忆之后,对爱好哲学的人或许也能指点一二,远离哲学给我...  

評分

今天终于看完了《人性论》,本来希望去年完成的,结果工作繁忙,生活中也很多事,未能如期完成。 《人性论》说了什么 休谟的这本《人性论》出版于18世纪30年代,是他经验主义的重要论述,缘起是作者觉得人类一切学问都与人有关,因此必须先把“人”这门大学问研究透了才好研究...  

評分

《人性论》书评:休谟的 “人性科学”。 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论知性”,是他的认识论:认识的来源只能是感觉经验—知识分两类,其中“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而因果关系的基础归结于人的自然本性,把“最大的确定性和最严格的必然性”当做基于人性的...  

評分

很讨厌介绍一个人的时候先给他贴上一个“唯心主义”,“怀疑论者“之类的标签。被唯物主义洗过脑之后,总是会觉得这样的标签不怀好意,从而错过很多好的作品。休谟的《人性论》是这样,克里希那穆提的《面对危机中的世界》也是这样。 鉴于没有办法阻止大家给别人的思想贴标签...  

用戶評價

评分

雖是經典,但不一定全認同。1、人的任何經驗都可能存在偏差,我們不能完全地依據經驗來推理知性。2、如果說觀念必然來源於印象,那麼很難解釋古代先哲在還沒有經曆某種印象的時候就已經預知瞭這種觀念。比方說在沒有顯微鏡的時代,佛陀就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瞭。3、因果關係個人也認為不是藉由經驗産生的,因為自然規律就是根據因果關係而持續下去的,是本身就存在的。

评分

雖是經典,但不一定全認同。1、人的任何經驗都可能存在偏差,我們不能完全地依據經驗來推理知性。2、如果說觀念必然來源於印象,那麼很難解釋古代先哲在還沒有經曆某種印象的時候就已經預知瞭這種觀念。比方說在沒有顯微鏡的時代,佛陀就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瞭。3、因果關係個人也認為不是藉由經驗産生的,因為自然規律就是根據因果關係而持續下去的,是本身就存在的。

评分

雖是經典,但不一定全認同。1、人的任何經驗都可能存在偏差,我們不能完全地依據經驗來推理知性。2、如果說觀念必然來源於印象,那麼很難解釋古代先哲在還沒有經曆某種印象的時候就已經預知瞭這種觀念。比方說在沒有顯微鏡的時代,佛陀就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瞭。3、因果關係個人也認為不是藉由經驗産生的,因為自然規律就是根據因果關係而持續下去的,是本身就存在的。

评分

雖是經典,但不一定全認同。1、人的任何經驗都可能存在偏差,我們不能完全地依據經驗來推理知性。2、如果說觀念必然來源於印象,那麼很難解釋古代先哲在還沒有經曆某種印象的時候就已經預知瞭這種觀念。比方說在沒有顯微鏡的時代,佛陀就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瞭。3、因果關係個人也認為不是藉由經驗産生的,因為自然規律就是根據因果關係而持續下去的,是本身就存在的。

评分

沒怎麼懂,但是知道還是人性分析很好的一個例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