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又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他热中权势,长期掌控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军事大权,聚集一批军政人才为其所用;有同僚称其可杀,康有为拒绝他加入强学会,孙中山向他上书变法。如此等等,使得李鸿章的一生极富传奇性。此书由梁启超撰写、何卓恩评注,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诊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幼年遭逢的冷遇无疑让鲁迅看清现实,与此类似,李鸿章以主人公身份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里亲身体会到天朝上国坠入炼狱的经历,让他比同时代的许多人更能认...
评分摘抄+内心小感 1.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2.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虽然是梁老引用了少陵的文,但是放在书中那个氛围中,让我想到自己:遇到过的种种失败,又何尝不是主...
评分偶读此书,寥寥百十页有余,却几乎涵盖了晚清数十年间重要的军政外交大事中李鸿章其人其事。梁任公用笔简洁精要,文采卓卓,十分叹服。余一介庸碌,于李鸿章这样的人物,无有资格做任何臧否褒贬,然而读过之后,不免也有感触生于胸中,读罢掩卷不语,姑以愚钝之笔略记一二。 ...
评分今天在豆瓣上突然看到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介绍,就兴致勃勃的添上“读过”的标识。 因为我对近代史本来就一知半解,所以除了全军覆没的北洋水师,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几乎对李鸿章其人一无所知。 月初去无锡的时候,离家前随手中从书架上随手拿了本书,本...
评分记得大二那会子,黄天骥老师给我们开讲座,讲对联的写作,在举例中提到了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稍有对联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对得极好的联句,特别是“已死”对“先生”真可谓神来之笔。于是我过眼就记住了这个好对子,虽然知道杨三是苏州名丑角,...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评分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
评分我在学生时代读的这个版本,不过借给了别人,其他所有同名版本,都不及这个有详细评注,尤记评注里“中国天人合一,西方天人对立”一语。梁氏传记极多,但其他传记多有伪中华和保清改良私货,唯此传,与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对比有清一代内外之不同,堪称梁氏经典传记,与代表作。
评分纵是万辱缠身,亦是一代英豪
评分中堂大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是该为其正名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