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本书是史铁生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 我们将默默地凝望,隔着咫尺空间,隔着浩瀚的时间,凝望生命的 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他抑或我、不动声色却黯然神伤。 他转动轮椅的手柄,轮椅前进、后退、转圈、旋转180度360度720度……像是舞蹈,像是谁新近发明的一种游戏,没有背景,没有土地甚至也没有蓝天,他坐在那儿轻捷地移动,灵巧地旋转,仿佛这游戏他已经玩得娴熟。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三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我与地坛》、《好运设计》、《病隙碎笔》;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中篇1或短篇4》;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残疾的无力与爱情的伟大的对峙,继续穿越这孤独苦痛,追寻一丝存在过的痕迹,追寻生命未知的意义。而这最终的空旷与虚无就是无法摒弃的残疾,与生俱来,每个人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残疾形式,是终点也是起源,是随机推开一扇扇门的宿命选择,亦是我们渴望填满的终极欲...
评分2009年的秋天,我遇到这本书,正像史铁生遇到那座园子,没有任何预谋、期盼、前兆,在我走向它的时候,一切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折点,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命运如何安排,我相信,回望人生的时候,我都会承认,《务虚笔记》参与塑造了我,我生命的底色里始终闪...
评分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一部可以随处翻开当散文读的小说。也是我唯一真正喜欢的一部小说。 只要看过《我与地坛》的人就可以想像出作者在这部小说里用的是怎样一种语言风格。将散文的风格融入小说,将哲学的思索融入小说,乃至融合后仍情节有趣,我不得不说,在我眼里,在我的阅读经...
评分史铁生的文字里,有许多重复出现的词语。比如:残疾,爱愿,写作之夜,人间戏剧......这些词语,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平行出现。它们浸透了史铁生饱满而独到的理解,是脱离了广泛视角,而专属于他的概念;是他的文字王国里,最沉稳高贵的将领。 在《务虚笔记》的阅读过程中,我...
史铁生太严肃,天天向虚空扔石头。可反弹回来砸到人,还是痛啊。
评分还记得高中的时候读史铁生先生笔下的W,C,Z,F,O,L,对诗人L和残疾人C印象很深。还有那个老人。多多少少都有史铁生自己的影子。他的小说美得静谧,美得惊人。
评分大概也是中学时课上看的,看完像踩在云端一样,说不出好坏。
评分悲伤的爱情故事
评分远非尽善尽美。史铁生在他最好的几部中篇里对文字的洗炼到了惊人的地步,可是写起长篇就松懈很多了,七八万质量不高的文字让小说的可读性打了很大折扣,向连续剧看齐吗。以及本书有望提名“最差性描写”了。但还是给五星,给小说最好的段落所达到的高度。主题上,别的作家还在为描写世界的表象不亦乐乎的时候,史铁生已经触及人最本质的困境——差别。整本书就是一点一点向读者展示差别对于一个人,对于全人类意味着什么,又展示这些意义背后不可解的悖论,人类无可摆脱的宿命。叙事手法上,按我的理解依然延续了史铁生在先锋时期着力探索的两个问题:如何将小段故事整合成大篇幅?如何将小说写出舞台剧的效果(答案显然不是写成剧本)?并且都有突破。结尾略显潦草,不过全书读完的一瞬间我有种见到了红楼梦原书结局的感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