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股市大崩盘,拉开20世纪大萧条序幕;
1982年债务危机,第三世界国家遭遇危机后的萧条;
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至今仍在萧条中徘徊;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诸多经济体深陷衰退;
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愈演愈烈,经济萧条再度袭来;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前夕,克鲁格曼再次预言,21世纪严重经济衰退无法避免,世界或将遭遇“失去的十年”。经济萧条从未远离我们,萧条经济学重返历史舞台。
保罗·克鲁格曼,一个天才式的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
克鲁格曼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代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理论。1991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的第五人。1994年成功预言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鲁格曼的文笔清晰流畅,深入浅出,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的必读之物,更是普通大众的良师益友。在公众的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被誉为“自凯恩斯以降,文章写得最好的经济学家”。
主要作品有《现在终结萧条!》、《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兜售繁荣》。
谈论一个事件,往往有三个维度:what、why、how。 基本上,《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就是按着这样的框架组织内容的。 比如,日本经济大衰退。 1990年,当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时,GDP值只有美国GDP的一半,但是股票总市值却远大于美国,其中,缓慢增长型产业的公司股票市盈率高达60倍。...
评分 评分 评分读《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些作者观点 1. 亚洲国家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生产效率,或者资本使用效率并没有提高,甚至降低了,这有可能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本分配,在后期出现的边际效益递减。政府权利同时滋生腐败,增强资本使用无效性。 2. 2%的适度通胀有可...
评分谈论一个事件,往往有三个维度:what、why、how。 基本上,《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就是按着这样的框架组织内容的。 比如,日本经济大衰退。 1990年,当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时,GDP值只有美国GDP的一半,但是股票总市值却远大于美国,其中,缓慢增长型产业的公司股票市盈率高达60倍。...
听得不过瘾,必须自己翻一遍...
评分婴儿合作社的例子很可爱,通俗易读。危机的起因都是相似的,制度、机制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人性啊,也总是会徒添一些小毛病来。下一本应该看《现在终结萧条!》吧~
评分在第三次金融危机即将来临的时候,凯恩斯主义是否合适我国国情,值得沉思
评分深入浅出是一种美德。
评分克鲁格曼作为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其学派观点在这本书里的着笔很重。这本书,他带领着我回顾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所有经济危机。最大的感受就是,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导人们走向毁灭的正是那个贪婪的心。任何经济学原理在非理性的恐慌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经济学的核心就是人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