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赋渔,著名专栏作家。1970年11月生于江苏泰兴。金陵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师、南京日报专栏记者。长期进行“新新闻主义”写作。2008年,出版纪实文学《不哭》,被评为当年“中国最美的书”。2009年,出版生态文学作品《逝者如渡渡》,该书获得了“冰心儿童图书奖”和“金陵文学奖”。2010出版《光阴——中国人的节气》。《不哭》和《光阴》,由著名设计师朱赢椿担任装帧设计,使书本兼具了艺术品的气质。《一个一个人》是两位创作者的第三度合作。
■最具个人特色的纪传体断代史;1979-2012的中国微叙事
《一个一个人》是一部纪实散文集,时间跨度三十年,从七十年代末到今天,记录了作者一路走来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所属年代的烙印。他们出现在作者的各个人生阶段:乡村生活、求学经历、打工生活、记者生涯。他们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农民、工人、电视台记者、商人、诗人。小人物的生活正是大时代的碎片,一幅幅肖像构成了一个长卷——中国社会的画卷。
■装帧设计
本书由著名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装帧设计。书名及腰封文字由古琴演奏家成公亮题写。他的琴声曾被德国《法兰克福评论》称赞为,“从大自然中偷听来的音响和动静”。
设计灵感源于“破损斑驳的旧书”,喻指光阴的流逝。这本书的内容、外观皆为时间所打磨。时间碾过微渺的凡人,只留下一些终会被遗忘的故事。书中小人物被遗弃、被损害的命运,与封面设计的破旧感互为衬托。尽管如此,书和人都保留着自己的性格,以及在岁月之中,对善良和真挚的一些坚持。
在这本书里,你还会看见过去三十年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时代气息的物品,比如小人书、“大前门”烟盒、磁带的歌纸、照相馆简陋布景的黑白照,作者的相片也从黑白逐渐过渡到彩色,伴随着服饰的变化,最终是人的变化。整本书最初是泛黄的纸张,最后是明亮的纸页,暗示着岁月的积淀。朱赢椿通过设计,将时间感、书籍之美、哀而不伤的尊严融合在一起。
为什么去影院看电影,去餐厅吃饭。因为这是一个嘉奖物理主义的时代:人人都乐于倾听“心理”的物质需求,而它又越发好懂。 为什么喜欢跑步。因为跑步鞋、防风衣,踩在脚下,飘在身上,在阳光中鲜亮,在月色下闪光,那种心理的物质感,太爽了。在内啡肽到来之前,这些物质感,...
评分 评分很久没有遇到喜欢到想读又不愿太快读完的书。《一个一个人》是一本。都是平凡的人的事件,有的是作者的偶遇,有的是身边的人,短短的篇幅从事件里竟然可以写出一个人的大半辈子。书的最后一章 作者申赋渔写他想将书名起作《文青年代的流浪手记》或者《擦肩而过的人们》而书的设...
评分为什么去影院看电影,去餐厅吃饭。因为这是一个嘉奖物理主义的时代:人人都乐于倾听“心理”的物质需求,而它又越发好懂。 为什么喜欢跑步。因为跑步鞋、防风衣,踩在脚下,飘在身上,在阳光中鲜亮,在月色下闪光,那种心理的物质感,太爽了。在内啡肽到来之前,这些物质感,...
评分昨晚,一口气看完《一个一个人》,关于内容,没有太多话可说:很喜欢。我想多说两嘴的是,这本书是编辑、装帧设计的典范。它对怀旧、年代的追求,不是挂京剧脸谱戴熊猫帽子不是青花瓷不是打磨做旧,而是造了架时光机,直接回到过去——这本书就是时光机。数次,我都想把夹在书...
今天才到的书,一口气读完,字里行间有南京熟悉的各个角落。书籍装帧是随园书坊朱赢椿老师设计的,这个在南师大校园工作室里天天看蜘蛛蜗牛小爬虫的中年男人,给这本书创造了浓厚的氛围!所有小细节都不经意间插播进来。纸张颜色从泛黄到逐渐明亮,申赋渔说,这是时光在逼近。
评分装。逼。遭。雷。劈。
评分“在历史的大剧面前,个人的起起伏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却偏偏因为宏大背景的衬托,更加难以忘怀。”三十余年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休戚相关,虽与作者生不同时,却有不少时光的印记可相对照。朱赢椿老师的装帧设计一向很有特点。
评分装帧刻意而且简陋,文章so so。
评分装帧和设计挺花心思,内容一般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