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 1941— )
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皇家人类学会院士,英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他1941年出生于印度,在英国受教育,先后在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SOAS)学习历史和人类学,获博士学位。麦克法兰在喜马拉雅山区(尼泊尔和阿萨姆)有30年田野经验。他还是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在著名的“第四频道”、“世界起飞的那一天”系列节目担任专家顾问。
麦克法兰关注现代世界诸起源及特性之比较研究,研究对象覆盖西欧、喜马拉雅地区和日本等三大文化区域。著有关于英国、尼泊尔、日本及中国人类学及历史研究专著20余部,被翻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中文等多种文字在数十个国家出版。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玻璃的世界》《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日本镜中行》《绿色黄金:茶叶的故事》《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英国的巫术》《历史共同体的重建》《17世纪牧师拉尔夫•乔斯林的家庭生活》《资本主义文化》和《现代世界的形成》《启蒙之所 智识之源:一位剑桥教授看剑桥》等。
通过玻璃的历史来诠释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 玻璃的世界,拓展了人类视野,极大推动了光学、天文学、航海、血液学、细菌学传统病的研究及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发展等诸多方面… 反观东方印、中、日,缺乏对玻璃的理性认知和眼界,错过了首次提升近现代文明进程的契机… 麥克法兰此书,令人受益良多
看书之前,我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琉璃的历史,期望它如同一阅千年类似地讲玻璃的进化的,技术改进过程的。玻璃先是成为眼镜帮助人类加长了可阅读的年龄,加上印刷术的推动,人类的知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玻璃再西欧得到普及,满足了人们居住的窗户需求的同时,技术得到了发展,玻...
评分看书之前,我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琉璃的历史,期望它如同一阅千年类似地讲玻璃的进化的,技术改进过程的。玻璃先是成为眼镜帮助人类加长了可阅读的年龄,加上印刷术的推动,人类的知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玻璃再西欧得到普及,满足了人们居住的窗户需求的同时,技术得到了发展,玻...
评分看书之前,我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琉璃的历史,期望它如同一阅千年类似地讲玻璃的进化的,技术改进过程的。玻璃先是成为眼镜帮助人类加长了可阅读的年龄,加上印刷术的推动,人类的知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玻璃再西欧得到普及,满足了人们居住的窗户需求的同时,技术得到了发展,玻...
评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玻璃是一件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平常事物,但就地球上绝大多数文明而言,玻璃在大多数时间是缺席的。即使某个时期有曾出现,那也是昙花一现的孤立事件,不久便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顶多沦为统治阶级的玩物,普通人很难接触抑或听闻。直到工业革命的机器拉起流...
车轱辘话不少,对中国的部分描述也不准确。但以玻璃为切入点,阐述东西方差异,有新意,且有理有据。
评分不錯看~分析了玻璃為何在西方產生發展及對科學、繪畫、近視etc引起的影響,分析了為何古老的東方未發展這項技術。引用原文中一句概括就是“許多現象,包括可信知識的幾乎每一次增加,只有看作焦點非常分散而又彼此相關的一張網絡造成的結果,才可能識別。” 讀畢最深刻感知是對於任何一個熟悉事物,多一種認知/思考/逆向/關聯的思考可以了解其更多。翻譯也不錯,明白曉暢~~
评分私以为这译名不如台版的《玻璃如何改变世界》来得贴切,但内容挺好。这样一本有趣的书为什么会绝版…很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多次在我以为他要把玻璃推上独尊地位时突然强调:玻璃虽很重要,但绝不是造成变革的充分条件。不乏另类而不荒谬的猜想,在科技史、艺术史、文化交流史之间来回徜徉,有趣。
评分装帧真差,都掰断胶了
评分很有趣的角度,如果没有玻璃,将不会有文艺复兴,不会有西方科技。说东方没有跟上西方的脚步,跟玻璃没有大面积使用有关,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岂不知道,文化上的习惯才导致玻璃小范围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