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張發奎晚年嚮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口述的自傳,因涉及大量敏感人事隱秘,他要求部分章節內容須在自己身後纔可發錶。傳中不僅縷述瞭張發奎與蔣介石的復雜關係及不同時期張發奎對蔣介石的看法和評論,更道齣瞭國民黨內的種種秘密,比較瞭他眼中國共兩黨及人物的品格,詞鋒極為犀利。他對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白崇禧、汪精衛等的批評,都直言不諱。
本書訪談者以張發奎私人日記、電報、信函、公文為綫索,按年代詢問張發奎在每個曆史事件中的親身感受與目擊真相,且與有關軍政人物的訪談記錄、曆史文獻核對考證;譯者為書中涉及的風雲人物加注瞭簡曆,配印瞭100多幅珍貴照片、作戰地圖、戰鬥序列錶等。因此,本書史料價值彌足珍貴,堪稱20世紀中國曆史的縮影,也是一部具體而微的北伐、抗日、國共戰爭史。
我也是很喜欢这句话:“三次所谓长沙大捷同所谓粤北大捷相似。敌军志不在长沙,犹如他们志不在韶关,他们只不过是佯攻而已。我的观点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理由: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思路一贯都是这样...
評分 評分张发奎曾经说过:“三次所谓长沙大捷同所谓粤北大捷相似。敌军志不在长沙,犹如他们志不在韶关,他们只不过是佯攻而已。我的观点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理由: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思路一贯都是这样。一...
評分 評分不知道该怎样评述《张发奎口述自传》(以下简称《张发奎》)这本书,但是感觉总该为这样的好书写点什么。看过很多中文或新闻人士写的历史书,文采飞扬,但是总感觉缺点什么;也看过许多外文人士翻译的各种著作,总感觉语境渺远,意蕴若有若无。而读完《张发奎》一书竟全无上述...
比較客觀的迴憶錄,軍人對於政治權謀往往看得不清,但是總是直率地說真話,從不避諱自己做過的事,盡管有許多都是一一帶過,多少文人墨客為自己掩飾;另一方麵,張的真話為我們帶來瞭許多曆史細節的再思考,如汪政權,中日戰爭,香港時代的第三勢力。
评分其實正在讀。。。
评分高端黑
评分封麵上寫的“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其實張發奎就乾瞭三個月,還什麼事兒都沒乾成,其實看傳記的樂趣就在於一個小人物是怎麼捲進曆史中的,對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也直言不諱,如P238節約儲蓄運動中,一個餐館老闆因上菜超過四菜一湯,張發奎自己卻大喝走私洋酒,但是更大的卻不說瞭,如“丟他娘”,下令炸橋。譯者的校注相當有質量,特彆是第二十章,雖然人物簡介占瞭很大部分,不足之處是很多注釋沒有標齣齣處。勘誤與商榷:P21,洪兆麟是河南人——湖南人;P44,沙基慘案與打擊英國在華勢力——據阿班的《民國采訪站》,實際上造成沙基慘案的是法軍的機槍,後來赤俄齣於需要纔將英國列為罪魁。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23628841/
评分果然是口述中之奇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