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仇怨有多浓,背后的情感就有多烈。
文学评论家出远门取材,却在车站内神秘失踪,后来其上衣在草丛中被人发现,口袋里放着一截断指。而从西装内掉落的纸片上则写有“我也是那盲目的乌鸦的”字样。而后,一位立志当剧本作家的编辑突然横死路旁,临死前说过一句“白色乌鸦”。再后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幼儿园老师在冷夜的星空下引火自焚,留下“决意火烧肌肤去,悠然泡得温泉”的辞世之句。
这三件接踵而来的命案,见证了人世间离奇的浓仇烈爱。而且随着调查展开,本案竟又跟象征主义诗人的名作《陶器乌鸦》联系上了……
土屋隆夫(1917—2011)
孤高寡作的推理大师。他自1949年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却直到1958年才推出第一部长篇作品《天狗面具》,1963年以《影子的控诉》(千草检察官系列首作)摘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总要隔两三年甚至七八年才有新作印行,可谓寡作之至,但部部均是 足以传世的佳作,其“千草检察官系列”更有日本推理小说史上最成功系列作品之誉。土屋隆夫性格怪僻,久居山间农村,晴耕雨写,几乎不跟东京的文坛往来,却深受文坛和读者敬重,2001年被授予日本推理界唯一的功劳奖——日本推理文学大奖。
文学气息浓厚,诡计设计一般,杀人全部氰化钾,不在场证明也是巧合,但情节设计和推理过程都还蛮吸引人,大概就像土屋隆夫本人所说的---我所有作品的凶手们都是好人。他们会去杀人,完全是因为走投无路而不得不然。所以作品中的凶手手段拙劣也就可以理解了。 下意识的口误,有...
评分相隔8年,不知土屋先生看到了多少生离,多少死别? 这本08,从头到尾浸满了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重叠,情与欲的纠缠,爱与恨的角力。薄薄的不足400页,却浓缩了数曲哀歌。 真的,说到纯本格的两个迷诡设计,虽依然精心而缜密,奇异而别致,当然也绝对有可行性,但放置在如...
评分没读过土屋隆夫,对日本推理小说的认识,永远少一块,很小很小(因为土屋隆夫的作品那么稀少),却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块。——杨照(台湾知名作家) 一名评论家在小诸车站消失,数日后,在千曲川河边发现其上衣、小指以及写有“乌鸦”的纸片。又,剧作家在东京的咖啡馆说了“白色...
评分作为千草检察官系列五部中最厚的一本,案件也有沉甸甸的质感。前前后后大概有六名死者,心理承受力差的、罪有应得的、无辜受累的、意外殒命的、服毒避世的……而这一桩接一桩的凶杀案的发生,追根溯源是因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把危险品放错了地方。一时疏忽,万般悔恨。 而这个故事...
评分相隔8年,不知土屋先生看到了多少生离,多少死别? 这本08,从头到尾浸满了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重叠,情与欲的纠缠,爱与恨的角力。薄薄的不足400页,却浓缩了数曲哀歌。 真的,说到纯本格的两个迷诡设计,虽依然精心而缜密,奇异而别致,当然也绝对有可行性,但放置在如...
我发现这本书里夹了两张同一场电影但座位却隔得老远的票。。。怎么解释一下才合理。
评分土屋的书越看越一般
评分“凶手”与“共犯”一个死于意外,一个自杀,连被害人尸体也没找到,这能算破案吗?然而,还是要推荐。
评分很完美的一部作品!土屋作品中那种质朴且华丽的美总让我感动! 电话线与号码组成的不成场证明诡计,实可称可行性高且精巧,千草检察官从谣曲故事之中找到破案灵感这一点,在构思上堪称精妙。动机让人震撼却不难接受,凶手为了赎罪杀某渣男,直接升华了该作所想表达的主题。 土屋,吾接触推理早年最爱(如今依旧)的作者之一,其作品满分是必须的。
评分动机稍牵强,为了不完美的女人被遗弃,不太可信。而且又使用了蹩脚的电话号码当作不在场证明,那时候真的不能查询号码来源吗?20151017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