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仇怨有多浓,背后的情感就有多烈。
文学评论家出远门取材,却在车站内神秘失踪,后来其上衣在草丛中被人发现,口袋里放着一截断指。而从西装内掉落的纸片上则写有“我也是那盲目的乌鸦的”字样。而后,一位立志当剧本作家的编辑突然横死路旁,临死前说过一句“白色乌鸦”。再后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幼儿园老师在冷夜的星空下引火自焚,留下“决意火烧肌肤去,悠然泡得温泉”的辞世之句。
这三件接踵而来的命案,见证了人世间离奇的浓仇烈爱。而且随着调查展开,本案竟又跟象征主义诗人的名作《陶器乌鸦》联系上了……
土屋隆夫(1917—2011)
孤高寡作的推理大师。他自1949年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却直到1958年才推出第一部长篇作品《天狗面具》,1963年以《影子的控诉》(千草检察官系列首作)摘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总要隔两三年甚至七八年才有新作印行,可谓寡作之至,但部部均是 足以传世的佳作,其“千草检察官系列”更有日本推理小说史上最成功系列作品之誉。土屋隆夫性格怪僻,久居山间农村,晴耕雨写,几乎不跟东京的文坛往来,却深受文坛和读者敬重,2001年被授予日本推理界唯一的功劳奖——日本推理文学大奖。
没读过土屋隆夫,对日本推理小说的认识,永远少一块,很小很小(因为土屋隆夫的作品那么稀少),却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块。——杨照(台湾知名作家) 一名评论家在小诸车站消失,数日后,在千曲川河边发现其上衣、小指以及写有“乌鸦”的纸片。又,剧作家在东京的咖啡馆说了“白色...
评分相隔8年,不知土屋先生看到了多少生离,多少死别? 这本08,从头到尾浸满了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重叠,情与欲的纠缠,爱与恨的角力。薄薄的不足400页,却浓缩了数曲哀歌。 真的,说到纯本格的两个迷诡设计,虽依然精心而缜密,奇异而别致,当然也绝对有可行性,但放置在如...
评分读后掩卷,忍不住叹息,又是一出悲剧。《盲目的乌鸦》如我之前所阅读的土屋隆夫的千草检察官系列一样,凶手总有着令人同情的理由,而命案中也总会牵扯到无辜的人,凶手设计好的诡计,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纰漏,土屋隆夫将这种模式一直延续第四部,让人不得不深思,难道他仅...
评分盲目的乌鸦这本书最能触及读者心灵的就是开篇的序章及第一章重点讲田中英光生平事迹这段。尤其是序章野狐忌的叙述,完全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回忆,若非不是作者本人经历过,绝不会读起来身临其境般的真实。 本书是典型的本格派作品注重诡计的设计,而缺少了反映当时日本社会的矛盾...
我想复杂了。不过第一次读土屋隆夫还是很好的体验。
评分真心蛮一般的......情节略牵强
评分目前已看千草系列最棒的一本,总算摆脱了老先生通常的私生子(女)定律,看得出老先生还是很努力写点其他动机的,致敬。
评分4.5星,喜欢的作家又新增一枚。真是360度无死角,布局、文笔、推理都无可挑剔,层层抽丝剥茧,看得让人欲罢不能。从这谋杀的每一个精心策划的细节,能感受到凶手心中的巨大恨意,无不憾然!诡计虽然不是最惊艳,带有很强的巧合和偶然性,但妙就妙在作者的解释说服力很强,入情入理,让人挑不出刺。
评分很完美的一部作品!土屋作品中那种质朴且华丽的美总让我感动! 电话线与号码组成的不成场证明诡计,实可称可行性高且精巧,千草检察官从谣曲故事之中找到破案灵感这一点,在构思上堪称精妙。动机让人震撼却不难接受,凶手为了赎罪杀某渣男,直接升华了该作所想表达的主题。 土屋,吾接触推理早年最爱(如今依旧)的作者之一,其作品满分是必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