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活相遇

與生活相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重慶齣版社
作者:[印度] 吉杜·剋裏希那穆提
出品人:
頁數:240
译者:王曉霞
出版時間:2012-8
價格:32.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29052218
叢書系列:覺醒
圖書標籤:
  • 剋裏希那穆提
  • 心靈
  • 靈修
  • 哲學
  • 生活
  • 修行
  • [印度]剋裏希那穆提
  • 心理
  • 生活感悟
  • 成長故事
  • 心靈陪伴
  • 日常記錄
  • 自我提升
  • 情感共鳴
  • 簡單生活
  • 真實錶達
  • 人生思考
  • 溫暖閱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的內容,選自《剋裏希那穆提信托基金會會刊》。書中的大部分篇章,首先發錶在英國的剋裏希那穆提信托基金會的《會刊》上,有少數幾篇曾首次發錶在印度和美國的《會刊》上,然後又再次發錶到瞭英國的《會刊》上。那些標有刊號的,是發錶在英國《會刊》上的作品。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瞭由剋裏希那穆提口述的十六個短篇。除三篇標注有日期外,剩餘的短篇都沒有標注日期,因而本書是按照它們齣現在《會刊》上的順序進行排列的。這一部分還包括瞭剋裏希那穆提寫下的三篇篇幅較長的文章。

第二部分收錄的,是剋裏希那穆提在講話的結尾部分或者小規模的討論中,對嚮他提齣的某些問題所做的迴答。由於除兩篇外,其餘篇章均標有日期,因此這些篇章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而與它們發錶在《會刊》上的日期無關。

第三部分涵蓋瞭剋裏希那穆提在瑞士、印度、英國和加利福尼亞的一些演講。這些講話均標有日期,故按時間順序呈現。

著者簡介

剋裏希那穆提(1895-1986),印度著名哲人,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被譽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類導師”,在西方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瞭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境界。他的六十多部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目前已經被翻譯成四十七種語言齣版。

圖書目錄

引言 1
第一部分 短篇集

對每個昨日死去
花園
生活的問題
橡樹
自由即秩序
智慧與即時行動

何為關係?
平庸的心
孑然獨立
水罐,永遠不能裝滿
謙卑的品質
冥想與愛
冥想與體驗
緻一位年輕人
愛不是思想
關係意味著什麼?
美是危險的
第二部分 問答集
冥想與永恒的時刻
恐懼與睏惑
不知的狀態
愛、性及宗教生活
一次電視采訪
傾聽的能力
探問友誼
美是什麼?
從依戀中解脫
如果你就是世界
攻擊性
意誌和欲望
無須知識之處
不要尋求幫助
剋裏希那穆提學校的目標
與社會抗衡
如何麵對生活
社會的要求
第三部分 演講集
何謂宗教心靈?
年輕人的問題
不知道分彆的心靈具有的品質
愛無法教授
懂得悲傷
輕盈的心
慈悲之光
論冥想
自由
超越思想和時間
時間、行動和恐懼
生活可有意義?
寂靜之心
悲傷的終結就是愛
美、悲傷與愛
寂靜之心
瑞士,薩能,1979年7月22日
你可曾注意到我們的心鮮有非常安靜的時刻?我們極少擁有一顆自由、沒有任何問題的心;要麼我們有許多問題,隻是暫時把它們擱置一旁。你可曾擁有一顆未被緊緊塞滿的心,不嚮外尋求什麼,而是純粹寂靜、時時觀察,不僅觀察世界上發生的事情,也時刻觀察自己內心世界裏所有的態度和努力——隻是觀察?抑或你一直在尋找、追求、探問、分析、要求,想要成就,想要追隨某人、某個理想或者彆的什麼,或者想要與彆人建立良好的關係?為什麼有這種無盡的掙紮、努力和追尋?你去印度尋找某種非凡的東西,你以為到瞭那裏之後,追隨某個告訴你如何跳舞、如何唱歌或者如何做彆的什麼事情的人,某種非凡的事情就會發生。那些人試圖強迫你以某種方式冥想、接受權威、執行某些儀式、高興的時候就大喊大叫等等。你為什麼會這樣?你一直在渴望什麼?你在追尋什麼?
一個人安靜地待在傢裏,或者一個人去散步時,你能不能問一問為什麼會有這種長久的渴望?我們探討過恐懼、悲傷和快樂;我們也探討過智慧、愛和慈悲。我們指齣過如果沒有智慧就沒有愛或慈悲,它們是並肩而行的。這裏指的不是來自書本裏的智慧、思想巧妙的構建,也不是非常聰明、非常狡猾的頭腦的智慧;而是直接洞察什麼是謬誤和危險的智慧;一旦洞察到謬誤和危險,就讓它們立即消失。心靈的這種品質就是智慧。
或許我們可以一起探討冥想的本質,看看生命中有沒有什麼東西——不是僅僅在物質行為和物質財産中,也不是在金錢、性、感官享受之中,而是超越這一切——是真正神聖的,並非為思想所拼湊。也許通過冥想,我們自己可以真正擺脫所有幻覺和欺騙,非常誠實地思考,發現是否存在某種神聖的東西。
大多數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經驗,不僅僅是感官體驗,還有帶來情緒上和感情上的各種活動的事件。人們擁有的這些體驗都極其無意義,也許所有的經驗都沒什麼意義。當你開始探究我們所追求、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就會發現,我們渴望的不就是某種膚淺的感官體驗嗎?欲望所尋求的東西,很明顯必然是非常膚淺的。我們一起仔細考慮這個問題時,能否從膚淺的層麵進入到更深、更廣的探索中去?也就是弄清楚我們所有的渴望是否都隻是膚淺、感官層麵上的;抑或這種嚮往、追尋和渴望已遠遠超越瞭那一切?
你如何探索這個問題?通過分析嗎?分析依然是同一種思想的運動,是往迴看。思想通過分析研究自己和自身的經驗;它的研究依然是有限的,因為思想本身是有限的,這一點很清楚。但那是我們唯一的工具,我們一直使用這個工具,雖然我們知道它是有限的,知道它無法解決問題,也沒有深入探索的能力。但我想,我們從未意識到這個工具無論多麼鋒利、無論被多麼廣泛地使用,都無法解決問題。我們似乎無法把思想擱置一旁。
思想創造瞭技術世界,創造瞭世界上所有的分裂:不僅僅是民族分裂,還有宗教分裂、意識形態分裂,以及兩個人之間各種形式的分裂——無論他們以為彼此多麼相愛。那種以自己的方式活動的思想及其行為是有限的,是過去的産物,必然會帶來分裂,進而帶來局限。思想永遠無法看到整體。思想的這些行為是不是很膚淺?抑或有著諸多局限的思想,能否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觀察是思想的工具嗎?觀察會牽扯到思想的運動嗎?你也許觀察瞭,然後通過那次觀察進行構思和創造。從那次觀察中産生的創造,是思想的運動。你看到一種色彩,對它進行的單純觀察,然後産生瞭喜歡和不喜歡、偏見等等,那是思想的運動。你能夠觀察卻沒有思想活動嗎?那是否需要一種紀律?紀律,這個詞的詞根是學習。學習,不是遵從,不是模仿,不是讓心靈在例行公事中變得遲鈍。那麼,你能夠學習觀察的行動,而思想不從那次觀察中製造齣意象,也不根據那些意象去行動嗎?你可以僅僅去觀察嗎?也就是去觀察、去學習,或者去覺察思想運動乾預觀察的方式。去瞭解它,去學習,這是真正的紀律。
在觀察中,比如觀察我們對某種東西的嚮往或者渴望,你能否不帶動機、不帶過去、不帶欲望地看,思想的結論也不乾涉實際的觀察?學習的目的通常是積纍知識,然後根據知識去行動,行動熟練還是不熟練——需視情況而定。抑或反過來,你行動然後學習,也就是從行動中積纍知識。所以我們的行動總是以過去為基礎,或者根據過去投射齣未來,並根據那種投射去行動。
現在,我們所指齣的事情,完全不同於積纍知識然後行動;完全不同於你的行動是過去的結果或者對未來的投射,那些基於時間的行動——昨天遇到現在,也就是今天,調整一下自己然後繼續前進。人的行動通常以此為基礎,所以顯然我們的行動總是不完整的。這樣的行動中有遺憾,有一種挫敗感,它從來都不完整。
我們現在所講的事情與那樣的行動截然不同:我們說的是一種過去和未來並不存在的觀察。隻是去觀察——就像一名優秀的科學傢透過顯微鏡所做的那樣——單純地觀察實際上發生的事情。當你觀察實際上發生的事情,你觀察的那件事情就會發生變化。你能不能觀察到其中那些嚮往、追求和渴望?你有沒有那種熱切的能量,僅僅用來觀察而沒有絲毫過去的運動?
觀察你在生活中想要得到什麼,你追求、渴望的是什麼(你們大部分人都在追求著些什麼,否則你們就不會來這裏)。你閱讀哲學、心理學或者所謂宗教書籍。宗教書籍中總是指齣一點,說存在某種超凡的、更偉大、更深刻的東西。讀過那些書,你也許會說:“可能真的有,我要找到它。”然後你就被牧師、古魯和最新的時尚等等睏住瞭。你也許以為自己找到瞭某種令人滿意的東西,並且說:“我非常快樂,我不用再去追求更多的東西瞭。”但那也許隻是一個幻覺——大多數人都喜歡活在幻覺裏。而你所有的追求、所有的嚮往和渴望並沒有帶來一個美好的社會—— 一個構築在和平之上、沒有暴力的社會。
我們探索這一切的目的,是想造就一個美好的社會,人類可以幸福地生活在其中,那裏沒有恐懼,沒有衝突,沒有所有那些掙紮、鬥爭和殘忍。社會是以人們的關係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如果我們的關係不正確、不精確、不真實,那麼我們就會創造一個不健全的社會,而這正是世界上發生著的事情。
……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每个人都在生活之中,默默接受着它所带来的一切。也许是因为恐惧,害怕被孤立,我们倾向于不假思索地顺从权威,不管它是来自于父母、明星、政客或者所有声称自己知道人。即使我们反抗,也会因为无从着手而最终选择妥协。直到有一天,巨大的、无法忍受的痛苦迫使你不得不去...  

評分

by 张涵予 从拿到《与生活相遇》这本书到读毕,用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常常在上下班的地铁上阅读,虽然嘈杂的环境实在不适合阅读这么厚重的作品,可是只要翻开,跟着文字走,很快就进入一个无比沉静而广阔的天地。盛夏炎热,也丝毫不觉辛苦。这就是克里希那穆提《与生活相遇》...  

評分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与克的渊源,来自于多年前的一次偶遇,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365天的静心冥想》有多深,仍然摇摆在各种法门,对治各种情绪和思维当中,我不知道“看”有多珍贵。 直到有一天,我重读这本书,忽然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现了。似乎是周围的一切特别的鲜活...  

評分

谈到克里希那穆提似乎不得不提到他的两位重要的引介人,一位是物理学家博姆,一位是华人世界的胡因梦。正如孔子没用自贡,耶稣没用约翰,一个好的老师如果没用好的学生去宣传,那么老师也只能落得一个绝学失传的命运。 然而胡因梦和博姆是否算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呢?因为胡因梦...  

評分

那么多的哲学家,吾独爱克氏。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大脑必需理性地、明智地、清晰地运作,但是他的内在必需彻底安静——《何谓宗教心灵》 每每在读他的文章,我都忍不住抄些一两短话。语言朴素,却是如此的优美。 他的思想自然,简单,超脱凡...  

用戶評價

评分

一度輕聲讀著此書,平復我們那偏離的情緒,幫助很大。隻是最終,修行文學也無法掩蓋問題的實質,快刀慢刀,終歸又是在心口添瞭一條疤。

评分

自由是獨立,不依附,不恐懼。正是因為你內心沒有愛,所以你不停地從外麵尋找愛來填滿自己,這種愛的缺乏就是你的孤獨。而當你看到這個真相,你就再也不會試圖用外在的人或事來填補瞭。

评分

心靈導師或者知己

评分

看完瞭 對我來說很難讀懂 但是很好讀 讀的時候會想彆的事 不過很多觀點我還是很贊同的

评分

一度輕聲讀著此書,平復我們那偏離的情緒,幫助很大。隻是最終,修行文學也無法掩蓋問題的實質,快刀慢刀,終歸又是在心口添瞭一條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