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著名史學傢、小說傢蔡東藩,以“演義救國”旨,曆時十年,創作齣《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麵記述瞭中國封建時期2166年的曆史,以內容豐富、取纔翔實名重一時,深受讀者青睞。
這套書的編寫體例綜閤瞭《三國演義》及毛宗崗的批注,有正文、有批注、有總批,隻不過是蔡東藩自批自注。通過這些批注,或對有關的虛誕說法加以批駁,或對某些史料的運用注明齣處和異同,或對古代的某些官製、法製、地理、器物、名號乃至方言俚語加以通俗的解釋,或對所寫某些人物加以褒貶,以此達到幫助讀者理解正文、弄清曆史。在史料的選擇和運用上,蔡東藩以“正史”為主,兼采稗史、軼聞,而齣於稗史、軼聞者必有旁證,對史料“幾經考證”,“務求確鑿”。由於蔡東藩如此重視曆史的真實性,反對虛構杜撰,因此,這套演義雖然通俗,但卻有較高的史學價值。
《南北史演義》為《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之一。共一百迴,作者論述瞭南朝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更替。
1、要求孝文帝对死后20多年后的事情承担责任相当勉强 太和23年(公元499年)孝文帝英年早逝,在他死20多年里北魏相继爆发六镇之乱、河阴之变后分裂为东西魏,进而又被北齐和北周取代,他没能看到强大的北魏帝国荡平欧宇统一南方。说到北魏的灭亡,打开网络检索大部分的说法都在...
評分这本南北史演义竟然花了我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也是这段时间忙,总是偷闲看个一两回,有时候时间长了都接不上前面的了。 不知道怎么对历史这么感兴趣。从小就是,上学时就对这些历史年代,事件什么的很敏感,并且很容易就记住了。 很有兴趣把蔡东藩的这套演义看完,虽然看的不...
評分1、要求孝文帝对死后20多年后的事情承担责任相当勉强 太和23年(公元499年)孝文帝英年早逝,在他死20多年里北魏相继爆发六镇之乱、河阴之变后分裂为东西魏,进而又被北齐和北周取代,他没能看到强大的北魏帝国荡平欧宇统一南方。说到北魏的灭亡,打开网络检索大部分的说法都在...
評分这本南北史演义竟然花了我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也是这段时间忙,总是偷闲看个一两回,有时候时间长了都接不上前面的了。 不知道怎么对历史这么感兴趣。从小就是,上学时就对这些历史年代,事件什么的很敏感,并且很容易就记住了。 很有兴趣把蔡东藩的这套演义看完,虽然看的不...
評分1、要求孝文帝对死后20多年后的事情承担责任相当勉强 太和23年(公元499年)孝文帝英年早逝,在他死20多年里北魏相继爆发六镇之乱、河阴之变后分裂为东西魏,进而又被北齐和北周取代,他没能看到强大的北魏帝国荡平欧宇统一南方。说到北魏的灭亡,打开网络检索大部分的说法都在...
最想看陳慶之的,結果一掠而過瞭。還是莊宗存勖的故事最吸引人瞭。
评分真是名副其實的演義,還有不少很黃很暴力的描寫
评分殺與操之歌Ⅱ
评分perfect.作為普及曆史知識的通俗讀物,不過筆下的南北史太yin亂瞭。。。。
评分南北朝,佛教開始大量傳播,比東晉時期稍微有序一點,但終不脫亂世情境,殘忍的年代。可惜中國曆史悠長,卻始終是人治,從沒有人去思考過背後的邏輯,如果能固定下讓國與民能平和發展,至少是相對安穩,說到底,仁的訴求,是去盯著外部看,盯著彆人看,標準無法客觀,自己覺得不滿即可反抗報復,這個核心價值觀的背後,其實是對規則本身的極端的不尊重,這是最可悲的基因。規則不閤理,也應該在符閤規則的流程下去改變規則,這纔是應該有的態度,可惜這片土地沒有種下這樣的種子。又想起菊與刀裏那段講日本汲取瞭中國的文化價值觀但拋棄瞭最核心的仁的那些東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