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 Bands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Japanese Schools

Wind Bands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Japanese School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Springer
作者:David G. Hebert
出品人:
页数:29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0-20
价格:USD 179.00
装帧:Hardcover
isbn号码:97894007217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音乐
  • 民族音乐学
  • Wind Bands
  • School Music
  • Cultural Identity
  • Japan
  • Music Education
  • Youth Culture
  • Socialization
  • Performance Studies
  • Ethnography
  • Music and Society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This well researched volume tells the story of music education in Japan and of the wind band contest organized by the All-Japan Band Association. Identifi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as the world's largest musical competition, it attracts 14,000 bands and well over 500,000 competitors. The book's insightful contribu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both music and education chronicles music learning in Japanese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It examines the contest from a range of perspectives, including those of policy makers, adjudicators, conductors and young musicians. The book is an illuminating window on the world of Japanese wind bands, a unique hybrid tradition that comingles contemporary western idioms with traditional Japanese influences. In addition to its social history of Japanese school music programs, it shows how participation in Japanese school bands contributes to students' sense of identity, and sheds new light o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play European orchestral instruments.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日本的学校管乐团及文化认同
目录
第一部分:日本学校管乐团的社会历史
1 世界最好的学校乐团,最大的音乐比赛
1.1 概览
1.2 写作风格与研究背景
2 这些乐团从哪里来?——历史概览
2.1 研究方法
2.2 本章概述
2.3 传说来源
2.3.1 日本传统中的管乐器
2.3.2 Psalmanazar等欧洲早期accounts
2.4 从Zipangu到出岛
2.4.1 十六世纪日本的耶稣会音乐传习
2.4.2 ‘出岛’与‘兰学’
2.4.3 通过‘長崎海軍伝習所’的音乐传播
2.4.4 冶金、早期小号制造、Guttig之梦
2.4.5 山国隊:日本最早的西式乐团
2.5 明治维新中的音乐西方化
2.5.1 Fenton的遗风
2.5.2 《君之代》的起源
2.5.3 '岩倉使節団'与‘鹿鳴館’
2.5.4
2.6 社会乐团和学校乐团的出现
2.6.1 ジンタ:民间行进乐团
2.6.2 少年音楽隊
2.6.3 早期学校乐团
2.6.4 ‘全日本吹奏楽連盟’(AJBA)全国比赛
2.7 20世纪中叶的日本乐团
2.7.1 二战后乐团
2.7.2 雨后春笋的1960年代
2.8 近期发展
2.8.1 整个20世纪
2.8.2 中国的崛起
2.8.3 唱片产业与课程改革
2.8.4 当代展望
2.9 史料编纂的问题与修正主义阐释
2.9.1 今田匡彦的史料
2.9.2 Fenton、Eckert、Mason和伊沢修二在音乐上的贡献
2.9.3 乐团在日本盛行的解释
2.9.4
2.9.5 总结性评注
第二部分 日本学校管乐团的一部民族志
3 受邀于东京一所初中
3.1 学习场所
3.1.1 都市环境
3.1.2 上学路上
3.1.3 学校周边
3.1.4 在校园
3.1.5 主办公室
3.1.6 排练厅
3.1.7 音乐课
4 乐团排练仪式及其参与者
4.1 排练仪式
4.1.1 调音
4.1.2 ‘起立’
4.1.3 开始
4.1.4 合奏
4.1.5 分部练习
4.1.6 结束
4.2 乐团参与者
4.2.1 头衔与角色
4.2.2 ‘上下关系’
5 日本学校乐团的指导
5.1 作为教练的团长
5.2 乐团团长与‘邦楽先生’
5.3 指导过程
5.4 ‘絶対駄目!’:否定反馈
5.5 运用示范
5.6 日本独有的训练法
6 第50届AJBA比赛掠影
6.1 ‘普門館’
6.2 AJBA比赛规则
6.3 地方对AJBA比赛的理解
7 乐团和新人眼中的受赏乐团
7.1 夺金
7.2 银奖等于失败
7.3 回忆的拼贴
7.4 两名鼓手间的敌对
7.5 萨克斯群挑其他声部
7.6 挥之不去的耻辱
7.7 在比赛中学习
8 主办者眼中的受赏乐团
8.1 高层观点:访谈AJBA理事长
8.1.1
9 日本作曲家与管乐曲目
9.1 曲目的选择
9.2 AJBA required 曲目
9.3 AJBA自由曲目
9.4 日本的管乐团作曲家
9.5 日本管乐团音乐的跨文化性和混杂性
9.6
10 乐团合奏的领导和职责
10.1 家长的参与
10.2 学校音乐老师的职责
10.3 ‘委员会’管理与乐器选择
10.4 德育
10.5 ‘一生懸命’
11 乐队中的合作学习与辅导
11.1 辅导后辈
11.2 通过扒谱……
11.3 学习行话
11.4 不屈不挠的谆谆教诲
11.5 合作辅导和自治
12 日本管乐指导老师的组织训练
12.1 加藤老师的职业训练
12.2 教师调动体系
12.3 相关组织机构
13 连体巨头:雅马哈与东京佼成管乐交响乐团
13.1 日本的音乐产业
13.2 雅马哈公司的贡献
13.3 日本的其他音乐公司
13.4 日本的职业管乐团
13.5 总结性评注
14 日本乐团群体的隐喻
14.1
14.2
14.3
14.4
15 乐队中的音乐身份:社会阶层与性别
15.1 社会经济地位
15.2 性别问题
15.3 学校乐团中的漫画、游戏与性别
15.4 总结性思考
16 日本学校乐团的民族身份
16.1 《君之代》事件
16.2 音乐与民族身份
16.3 《君之代》事件的解读
16.4 校外的《君之代》
16.5 民族身份的解读
17
18 结论
18.1 结论概览
18.2 全世界最好的学校乐团
18.3
18.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真不怕啰嗦。视角不太适合中国读者。

评分

真不怕啰嗦。视角不太适合中国读者。

评分

真不怕啰嗦。视角不太适合中国读者。

评分

真不怕啰嗦。视角不太适合中国读者。

评分

真不怕啰嗦。视角不太适合中国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