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民国外交史权威学者唐启华教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之际,奉献给读者的一本力作。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外交档案,尤其是从“驻比利时使馆保存档案”发现的《陆总长在和会专电》,即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发电原件,重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历史。对“北京政府对和会有无准备”“山东交涉失利与亲日派之关联”“如何看待中国在和会外交的失败”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释。
唐启华,台湾历史学家,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国际关系史博士,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现任政治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东海大学历史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民国外交史研究权威,专长中英外交史、近代中国外交史、中国与国际联盟。
听讲座,有礼品拿,还是唐启华的亲笔签名本呦!如此好的书,怎能不推荐给小伙伴呢!小伙伴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活动介绍】 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是中国外交的失败?和会外交,没有失败!为何和会外交百年来被严重低估?民族主义究竟用和会外交做了哪些文章?引发五四运动,导...
评分听讲座,有礼品拿,还是唐启华的亲笔签名本呦!如此好的书,怎能不推荐给小伙伴呢!小伙伴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活动介绍】 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是中国外交的失败?和会外交,没有失败!为何和会外交百年来被严重低估?民族主义究竟用和会外交做了哪些文章?引发五四运动,导...
评分唐启华的《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利用新的档案史料重新梳理,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来龙去脉,其中许多的研究与观点刷新了我已有的认知。中国参与一战并不是被胁迫的,而是主动的参与,并试图利用参与和会进而一并使山东问题修订不平等条约问题得到解决。中国积极参与巴黎和会有着...
评分作者: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点击数: 310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23日 摘要:台海两岸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均深受革命党视角影响,近年来,有学者试图以“现代化范式”作为替代的可能选择,却因其浓厚的美国化色彩受到学界质疑。也许包容多种脉络、多元化的...
评分1923年,上海《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评选“中国今日十二个大人物”,以高于梁启超、胡适、张謇等人的排名入围的,有两位外交家顾维钧和王正廷——前者因一部《顾维钧回忆录》尚为人所知,后者则几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同被遗忘的,还有1912-1928年北...
(77)考证很细致,就是读起来挺枯燥
评分按需。
评分竟然津津有味看了一整天看完了,但确实很难读的书,半文半白的直接电文太多。顾维钧闪亮登场,简直可以拍部传记了。讲道理,还是因为国力太弱,英法美更在意日本的地位所以没办法无视日本的威胁,至于林长民的形象确实是跌落谷底了。中华民国好似闯进大人聚会的孩子,不知道规则,不知道如何表现,在结果中挣扎摇摆。
评分好看!各种档案,羡慕啊(⊙v⊙) 王奇生老师说北洋政府各部都不怎么样唯独外交部很不错且教育部远远好于今日-.-
评分传统的或者说古典的外交史不衰落也难。另外全书仍有几处小错,似因编校不细所致,好在不影响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