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者

梦游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出品人:
页数:472
译者:董莹
出版时间:2014-9
价格:6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46992
丛书系列:历史的镜像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一战
  • 欧洲
  • 欧洲研究
  • 政治
  • 一战史
  •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 历史文化
  • 梦游者
  • 奇幻
  • 冒险
  • 成长
  • 梦境
  • 探索
  • 孤独
  • 自我发现
  • 幻想
  • 心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14年6月28日早晨,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欧洲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后,这里却燃起了战火。由此引发的战争让1500万生灵化为枯骨,三大帝国被摧毁,世界历史由此被永远地改变了。

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说清“一战”是 如何开始的。“一战”导火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起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是如何成为如此重量级事件的中心的?欧洲国家是如何迅速分裂成相互敌对的联盟的?这些国家是如何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外交政策的?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的错误决策引发“一战”?为了避免战争,欧洲各国做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宣称他们是被逼无奈,被卷入了战争?为何危机会在短短数周内升级为世界大战?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一点一滴地追本溯源,再现了在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巴黎、伦敦以及贝尔格莱德这些决策中心地所发生的事情。但他匠心独运,只是将发生在“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之前的结盟状况及一系列危机作为背景,重点放在了因为冒险而犯下错误、导致“一战”爆发的那些人身上。克拉克聚焦“一战”爆发前的10年里的欧洲外交界的每一位重量级人物,包括德皇、沙皇、奥匈帝国皇帝等,鞭辟入里地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其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对外部地缘政治的认知及其动机。

他最终得出结论,“一战”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不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某个特定国家。所有的参与者,无论是领导人、外交官、将军都在“一战”一触即发之前,莽撞自负、懦弱多变,他们不是狂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去向的“梦游者”。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同时还通过深入研究1914年以前几十年的历史,揭示了纠缠欧洲已久的痼疾:每个国家都注意到了灾难性的后果,但它们各自有着特殊且矛盾的、属于各自的利益关注点;每条政策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很难被预估;各国甚至还尝试利用普遍性危机,争取自己的利益。克拉克提醒我们,在21世纪,世界渐趋多极,国际关系日益错综复杂,与“一战”前的欧洲颇为相似,那段历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如今的欧债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英国人,剑桥大学现代欧洲史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曾于2007年荣获英国历史学界殊荣“沃尔夫森历史奖”。他曾因对德国历史研究的突出贡献,被德国政府授予十字勋章。

目录信息

推荐序
前言
第一部分
通往萨拉热窝事件之路
第一章 塞尔维亚的幽灵
贝尔格莱德刺杀
“不负责任的因素”
意念蓝图
分裂
升级
三次土耳其战争
阴谋
尼古拉•帕希奇的反应
第二章 无个性的帝国
冲突与制衡
棋逢对手
谎言与伪造
佯装的平静
鹰与和平鸽
第二部分 欧洲的分裂
第三章 由多极向两极:欧洲在1887~1907年
法俄同盟:危险的关系
巴黎的反应
英国结束中立
德国:后来居上的帝国
惊天逆转?
言过其实
第四章 欧洲外交政策的多种声音
君主政体下的决策者
谁在统治圣彼得堡
谁在统治巴黎
谁在统治柏林
爱德华•格雷爵士:高处不胜寒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军事与民事
媒体与舆论
权力的风水轮流转
第五章 巴尔干半岛的复杂情况
空袭利比亚
忙乱的巴尔干
摇摆不定的人
巴尔干冬日危机
支持保加利亚,还是塞尔维亚
奥匈帝国的麻烦
法俄同盟的巴尔干化
争取主动权的法国
普恩加莱的压力
第六章 最后的机会:1912~1914年的缓和与危险
缓和政策的局限性
生死存亡之际
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德国人
启动巴尔干计划
男性主义的危机?
漫漫长路
第七章 “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刺杀
亦真亦幻
调查开始
塞尔维亚的回应
还需要做什么
第八章 扩张的漩涡
别国的反应
霍约斯伯爵前往柏林
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
尼古拉•哈特维希的离奇死亡
第九章 法国人在圣彼得堡
德罗宾伯爵换了火车
普恩加莱乘船前往俄国
博弈
第十章 最后的通牒
奥地利的要求
塞尔维亚的回应
“局部战争”开始
第十一章 枪声响起
毫不让步
“这次战争真的开始了”
俄国人的情理
第十二章 最后的日子
笼罩在欧洲的奇怪光影
普恩加莱回到巴黎
俄国的军事动员
跃入黑暗
“这过程中一定有些误会”
保罗•康邦的磨难
英国介入
聚焦比利时
迈入战争
结语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0p “一战”是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战争的所有参与者,无论是领导人、外交官还是将军,在一触即发之际,都莽撞自负、懦弱多变。他们不是狂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走向的“梦游者”。 0p 约翰·基根:短视和贪婪、自私加软弱、平庸与激情,所有要素...  

评分

内容很详细,但个人感觉条理较乱,很分散。翻译的确算不上很好,作为一本专业书籍,全书注释很少,非专业人士看这本书还是需要一些其他辅助材料配合。  

评分

去年一戰百年,中信就出了這本《夢遊者》,查了一下,原文版出了一段時間而且頗受好評,而且內容是筆者更感興趣的戰前外交關係跟各國政局的介紹,所以就買了下來,拖到最近繁體版出了才閱讀。 就歷史題材來說,一戰應該算是數一數二殺死最多紙張油墨的,中文也出了不少,各式...  

评分

好吧,作为草根我正在校对此书的电子版,不得不感谢中信出版社为我提供了这么一个“兴致盎然”的“大家来找茬”游戏。错译,错别字,两手两脚都用上了,还不够用!原书是极好的,有能力的同学还是阅读英文原版为佳,言简意赅,相当棒。可惜引进版煞风景了,出版社出书前必要的...  

评分

好吧,作为草根我正在校对此书的电子版,不得不感谢中信出版社为我提供了这么一个“兴致盎然”的“大家来找茬”游戏。错译,错别字,两手两脚都用上了,还不够用!原书是极好的,有能力的同学还是阅读英文原版为佳,言简意赅,相当棒。可惜引进版煞风景了,出版社出书前必要的...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不好,原著也写得相对严肃,而诠释该书观点的最生动且细节丰富的书是安德森的那本《阿拉伯的劳伦斯》,诸如:奥斯曼被中欧巴尔干民兵和操武器的农民打败不到三年,居然能让英军损失35万人,而《塞克斯-皮科协定》高度保密的结果,真的让劳伦斯变成了劳劳劳。。。

评分

奥斯曼帝国与奥匈帝国的衰弱,导致巴尔干地区权利真空。巴尔干地区民族王国兴起,与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争锋。新兴德国帝国引起俄国法国英国的警惕。总之在20世纪初,权利瓜分的年代,一战不可避免。大国之间,小国之间,都在想尽办法瓜分。本书的缺陷,缺少原著的注释。

评分

对一战起源和早期进程的解读,头绪众多,对欧洲主要大国和巴尔干地区的战前局势有细致的分析。作者通过分地区的情况说明,阐述一战前欧洲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认为国与国的政治外交决策并非如后世观察者所见如此清晰,协约与同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政府与民间意见存在差距;任何一国的决策会引发另一国的进一步反应,国内的派系斗争与政策决定的不透明,又加剧了外交上政策走向的判断难度。作者认为一战危机是“一场多极化的事件,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相互影响”,由于缺乏二战后期的核威慑,因此政治家与民众对未来的期待和战争的恐惧互相抵消,又往往是前者占据上风。但是,个人对于欧洲史的基础太差,随着论述的展开,人名越来越多,招架不住。

评分

翻译不好,原著也写得相对严肃,而诠释该书观点的最生动且细节丰富的书是安德森的那本《阿拉伯的劳伦斯》,诸如:奥斯曼被中欧巴尔干民兵和操武器的农民打败不到三年,居然能让英军损失35万人,而《塞克斯-皮科协定》高度保密的结果,真的让劳伦斯变成了劳劳劳。。。

评分

什么是历史的真相? 答案是: 不存在。 每个人,国家,民族对历史的解读都会因价值观和视角的不同而差异巨大。 为什么一定要了解历史? 因为读史会赋予你大局观,让你目光长远,不局限于暂时微薄的输赢得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