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不加任何雕飾的筆觸,記錄瞭自己二十多年的苦難曆程。其實“苦難”這兩個字根本載不動這二十年的滄桑。妻子張滬的兩次自殺,白發老母被掀鬥遣返,兒子無辜遭人耳光,使作者心靈中最聖潔的親情橫遭踐踏。驕陽下的靈與肉之裸,化工廠烈火中的再生,礦井下揮汗如雨的勞作,使作者的肉體備受煎熬;最富悲劇意義的是殘酷的現實對作者內心深處湧動著的浪漫情愫和文學夢想的摧殘。這其中的淒楚、苦澀和絕望構成瞭中國知識分子心靈史中最悲愴的樂章。
作者還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為主綫,記錄瞭與自己同時代、同命運的知識分子的心路曆程和軌跡:從美學巨匠呂熒之歿到書呆子張贊祖的溺水而亡,從有著一隻“風淚眼”的建源君到身患絕癥的“肌無力”,從英木蘭的生命傳奇到薑葆琛的驛路風塵……
最可貴的是,書中作者並沒有美化知識分子(包括自身),而是以深刻的自省意識再現瞭知識分子身上的弱點和生命殘缺。一幕幕同類相殘、豆萁相煎的鬧劇在高層次的知識分子間上演,使人在觸目驚心之餘,感到徹骨的悲涼。應該說,這種知識分子對自己靈魂的拷問,是遼闊、是大氣、是深刻的文明與進化,更是一種再生。
书是好几年前和爸爸一起逛书店时他放进我一摞小说里共同结帐的。我记得后来他大约花了几天零星读完,看得并不怎样详细,但和我说,应当好好看一看。只是忘记当时因为什么缘故,搁置了很长时间。 上半年,我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光,读完了[十年文革史]。事出偶然,竟然是...
評分本以为会被黑暗和苦难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出乎意料,丛维熙的右派生涯并没有被描绘得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不单单以自己的强烈的憎恶吞噬掉二十年的劳改岁月,这是我读这本书时最佩服的。 就像书里说的,有善无恶或者有恶无善,都构不成这个社会的总体。 不刻意贬低环境,也不刻...
評分这本书是我一口气看完的,历史通过当事人的淡淡口述向我们展现了它的荒谬和绝望。反右运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处,而丛维熙也不过是右派中的小小一人而已。 同样是右派,有的人写回忆录不免情绪过于激烈,反致影响了正常判断。但一个人遭到如此悲惨的命运,被剥夺了原有...
評分 評分几年前,在大学的图书馆,我偶然看到从维熙的《走向混沌》,很快就被这本书的内容迷住。我爱不释手的将书读完。感慨颇深。记得上次如此痴迷般读的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向各位朋友推荐这本好书。写的很真实。 我打算去当当买一本,留作收藏。
知識分子。
评分我讀的不是這個版本。當時給我的印象很震撼。是一個經曆過文革的老者藉給我的。而我傢也在文革中被。。。因此很沉痛地讀完瞭
评分很質樸的反右受難記,典型傷痕文學
评分一本輪不到我們這輩人打分的作品。一本浸著血淚的曆史書。
评分作者牢騷滿腹啊~也難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