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于1726年问世之后,立即震惊了当时的英国社会,也震动了世界文坛。作品情节荒诞,想象奇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幻想世界。但是,这份童话色彩只是作品表面的部分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真正的艺术生命。“小人国”的内部斗争让我们看到了英国政治腐败的缩影;借“大人国国王”之口,斯威夫特进一步表达了他的反战思想;而“飞行岛游记”则揭露了英国统治集团色厉内荏的真面目;这种批判和鞭挞在第四部分“智马国游记”中达到了高潮,斯威夫特笔下的“野猢”集中讽刺了英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恶劣风尚,并将讽刺的利剑直指人性本身。
斯威夫特(1667-1745),18世纪前期英国优秀的政论家、讽刺作家。他曾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和牛津大学,于1701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并担任神职。出于对政治的关注和对文学的热爱,他笔耕不辍,先后著有《布商的书信》、《一个温和的建议》等作品,并写了大量颇有社会影响的政论时文。
斯威夫特晚景凄凉。他年轻时就患有脑病,晚年又耳聋头痛,并且日益加重,甚至出现精神失常。这位杰出的作家于1745年10月19日辞世,但他的作品,他的讽刺艺术,则随着《格列佛游记》在世界各国的广为流传而深入人心。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questions about Gullivers Travels is whether the Houyhnhnms represent an ideal of rationality or whether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the butt of Swift‘s satire. In other words, in Book IV, is Swift poking fun at the talking horse...
评分1 害虫还是益虫? 在家吃午饭时,电视在播放类似《动物世界》的节目,讲到一种小动物,肢体灵活、尾巴很长、身形像猫却生活在人迹稀少的地方。 因为哥哥一直在看节目,我顺口问他:“这是害虫还是益虫?” 他定定地看着我,无奈地说:“它不是虫子,是一种动物……” ~~~~(>_<...
评分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的人。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
评分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误解了这本书,是不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正确理解这本书。而我,是肯定有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这本书保有错误的印象,在这印象破碎之后,我听见了我的心咔嚓一声,某处破裂了。 我小时候是看过大人国小人国的动画片的,印象里,这是一部很可爱的...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看完《格列佛游记》,我心里的感觉是很沉重的,尤其是看到最后,船长再也无法接受人类社会中的“野胡”,终身回忆“慧骃”的种种美德。 我一直觉得慧骃国不是我这样的普通人能呆得下去的地方。一切建立在理性之上,没有人类社会的种种肮脏,但是也没有我作为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