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棋(1920-1997)
寻常文人一个
普普通通一生
读大学没有文凭
当右派只是“一般”
小说散文写过几篇
自称“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偏还有人喜欢
诗酒书画略知三四
居然成了“最后一个士大夫”
六十岁后有点名气
在家人朋友中还是“老头儿”
一个好“老头儿”
汪曾祺(1920-1997):寻常文人一个,普普通通一生,读大学没有文凭,当右派只是“一般”,小说散文写过几篇,自称“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偏还有人喜欢,诗酒书画略知三四,居然成了“最后一个士大夫”,六十岁后有点名气,在家人朋友中还是“老头儿”,一个好“老头儿”。
汪曾祺大约可以名列我最喜欢的现当代作家之首。从第一次读到零星篇目就被吸引到后来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只有汪曾祺。伟大作家如鲁迅,初次读到则是语文课本里选的篇目,老师讲的政治化,所以一直无感,属于知道鲁迅是个伟大作家,为什么伟大,不知道,读了作品也没感觉,现在...
评分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 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最近在读汪朗、汪明和汪朝合著的《我们眼中的父亲——老头儿汪曾祺》,在书里,子女们称汪曾祺“老头儿”,大呼小叫,老头儿依然乐的颠儿颠儿的。 我也很想叫他一声老头儿。 老头儿应该是个蛮不错的...
评分人们喜欢汪曾祺,除了他的文字平实幽默,更主要他这个人本身很有意思。有意思,是对一个人非常高的评价。 越读他的作品,就越想知道他平日的生活,就像追爱豆一样,恨不得了解所有七七八八的细节。 这本书是他的子女写的一个册子,惊喜的发现,汪曾祺就是他书里写的那样!真是...
评分因为喜欢汪老的文字,所以对他的八卦故事也格外着迷。这本书是他三个子女的回忆之作,一般来说我对这类的书并不怎么感兴趣。但能让他写《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孩子,回忆文字肯定会不一般的。他们写父亲既没有为亲者讳弊病,更没有一味夸大。他们只是写父亲——这个有情、...
评分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汪被认为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之一,他明明写的都是里下河平原(其故乡高邮是其中一部分)的故事,带有浓重的乡土人情。 读他的书,我常常会把描述的场景在脑子里勾勒出来。这样的状态于我,是很少见的。读完此文,更容易理解汪:家庭背景在文革中带来的遭遇...
后半部分汪明执笔的比较有趣味 前面相当现实看得心塞塞的 对比之下越发觉得老头儿心态真难得
评分后半部分汪明执笔的比较有趣味 前面相当现实看得心塞塞的 对比之下越发觉得老头儿心态真难得
评分老头儿很不简单
评分这本书是汪曾祺子女对于父亲的纪念,他的儿女们认为自己没有继承父亲的文笔,但是从全书的风格来说,文学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汪曾祺不擅长写长篇,喜欢写短篇和散文,他们的子女写的文章,都是散文化的回忆录,而且非常懂得描写刹那的感动。这不能不说是从小看汪曾祺文章的影响。与陈寅恪三位哲嗣的《也同风雨也同愁》相比,文笔真是好多了。而且不掉书袋,这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美德。
评分蛮感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