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儿汪曾祺

老头儿汪曾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汪朗
出品人:
页数:420
译者:
出版时间:2000-1-1
价格:23.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03380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汪曾祺
  • 传记
  • 传记/回忆录
  • 回忆录
  • 老头子很有意思
  • 汪老头儿
  • 汪朗
  • 散文
  • 汪曾祺
  • 散文
  • 美食
  • 生活
  • 幽默
  • 乡土
  • 文学
  • 经典
  • 闲适
  • 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汪曾棋(1920-1997)

寻常文人一个

普普通通一生

读大学没有文凭

当右派只是“一般”

小说散文写过几篇

自称“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偏还有人喜欢

诗酒书画略知三四

居然成了“最后一个士大夫”

六十岁后有点名气

在家人朋友中还是“老头儿”

一个好“老头儿”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寻常文人一个,普普通通一生,读大学没有文凭,当右派只是“一般”,小说散文写过几篇,自称“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偏还有人喜欢,诗酒书画略知三四,居然成了“最后一个士大夫”,六十岁后有点名气,在家人朋友中还是“老头儿”,一个好“老头儿”。

目录信息

引子
1 岁月留痕
2 爸爸的身世
3 上学只有国文好
4 “夜猫子”最怵英文体育
5 “高射”过闻一多先生
6 “比汪曾祺写得还要好”
7 习作得了120分
8 吃饭馆泡茶馆苦中有乐
9 到底没捞上毕业文凭
10 汪曾祺认识了施松卿
……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看了一半了,实在看不下去。对文学来说,没有“将门虎子”这一说。文脉毕竟不能像血脉一样传承,这也是可贵的所在。 这本书里大部分文字几乎都是汪曾祺原文里直接摘抄就是把里面的“我”换成“爸爸”。偶有一些事情的前因后果(大概是大儿子汪朗写的)还可看。越往后...  

评分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汪被认为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之一,他明明写的都是里下河平原(其故乡高邮是其中一部分)的故事,带有浓重的乡土人情。 读他的书,我常常会把描述的场景在脑子里勾勒出来。这样的状态于我,是很少见的。读完此文,更容易理解汪:家庭背景在文革中带来的遭遇...  

评分

汪曾祺大约可以名列我最喜欢的现当代作家之首。从第一次读到零星篇目就被吸引到后来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只有汪曾祺。伟大作家如鲁迅,初次读到则是语文课本里选的篇目,老师讲的政治化,所以一直无感,属于知道鲁迅是个伟大作家,为什么伟大,不知道,读了作品也没感觉,现在...  

评分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汪被认为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之一,他明明写的都是里下河平原(其故乡高邮是其中一部分)的故事,带有浓重的乡土人情。 读他的书,我常常会把描述的场景在脑子里勾勒出来。这样的状态于我,是很少见的。读完此文,更容易理解汪:家庭背景在文革中带来的遭遇...  

评分

汪曾祺嗜酒,爱美食,会画,有才气悟性,不算用功,不特别求上进,只肯写短篇,善良随和,政治上单纯,有点点妻管严,是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当然,是个出色的知识分子作家。从三个孩子的名字汪朗、汪明、汪朝可以看到一个乐观主义的汪曾祺。汪的小说简洁平和唯美,写小说和取...  

用户评价

评分

又一个“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老头儿果不其然是我最喜欢的老头儿!儿女回忆的文字也可以有趣。“一个人要使自己的作品有风格,要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且应该毫不客气地说,欣赏自己。‘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一个人很少愿意自己是另外一个人的。一个人不能说自己写得最好,老子天下第一。但是就这个题材,这样的写法,以我为最好,只有我能这样写。我和我比,我第一!一个随人俯仰,毫无个性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的。”——虽不是作家,也可以这段话自勉。

评分

所以说啊,回忆西南联大还是要这些半吊子、自由散漫的学生来,才能出来这个味。未央歌太甜腻,咋去了台湾的人就都语言靡/ 前面汪朗写的西南联大之类的跟汪的书有重复。但是汪明的倒写的很好,好多看的鼻子都酸了。汪朝亏在试最后一个。为了汪明的部分,给四星。

评分

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评分

这本书是汪曾祺子女对于父亲的纪念,他的儿女们认为自己没有继承父亲的文笔,但是从全书的风格来说,文学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汪曾祺不擅长写长篇,喜欢写短篇和散文,他们的子女写的文章,都是散文化的回忆录,而且非常懂得描写刹那的感动。这不能不说是从小看汪曾祺文章的影响。与陈寅恪三位哲嗣的《也同风雨也同愁》相比,文笔真是好多了。而且不掉书袋,这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美德。

评分

汪朗部分多为结合汪曾祺各篇文章的内容做的一些概述,汪老的文章看的差不多的话这部分基本不用细看。汪明的那部分最感人,也是最贴着生活中的汪曾祺写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父女为上辈子的情人吧,而汪明又是大女儿,更能懂汪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