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收集了作者的《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中国古代陶瓷》、《古代镜子的艺术》、《谈广绣》、《蜀中锦》、《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等文章。
沈從文(1902—1988),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學者。湖南凤凰人,漢族。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1949年以后,改行文物考古,在文物研究上,他坚持以实物为依据,综合材料、形制、纹样的发展与联系,走自己独特的研究道路,成为1949年後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的先驱者,取得了堪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
从写小说到改治文物,而且搞出丰硕的成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沈先生个人说,无所谓得失。就国家来说,失去一个作家,得到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也许是划得来的。但是从一个长远的文化史角度来看,这是不是损失?如果是损失,那么,是谁的损失?谁为为之,孰令听之?这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汪曾祺
从文暂不写小说而专心文物考古,是迫于分工的需要,绝不是改行……(从文)在历史文物考古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只会提高而不会淹没或降低他的文学成就。
——朱光潜
沈老在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他在写作上的成功。
——金介甫(《沈从文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那个艰难岁月,我们无疑在文学上失去了沈从文,却在文物研究上意外地收获了沈从文。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建国后当代史,便不难明白,与沈从文同时代的文人除了帮忙和帮闲,能秉持独立立场的人有几何?在连沉默的权利都能剥夺的年代,如何说真话?何能如萨特...
评分 评分一本很奇怪的书。 1、价格很贵; 2、文字部分都是沈从文写的,收录了沈从文各种文物研究心得。绝大多数发表在文革前各种公开媒体,据不完全印象统计,《光明日报》偏多,但也有少数生前未发表的,极少数49年前发表的; 3、应该是有编辑重新编辑的,主要是配了大量和文字相关的...
评分作者:王 俊 当代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将书房命名为“龙虫并雕斋”。意为学术研究上屠龙、雕虫皆不放过,倾力而行,殊途同归,皆可功成。天分高,学养深是学者安身立命的根基。融会贯通者,必有专注之力,惟其专注,才能传递出希望之光。 自评为“中国契诃夫”,以文学名世的沈从...
评分在中国作家中,曾经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是沈从文。沈从文于1988年5月在北京辞世,距离当年诺贝尔奖评选揭晓仅剩几个月。 “诺贝尔文学奖只能颁给依然在世的当代作家。” 82岁的谢尔•埃斯普马克是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选委员会成员,他表示,以湘西凤凰为文...
好书好书,读的顺顺溜溜
评分要多美丽有多美丽.宛如他的灵魂.
评分中国可以少一个写小说的人,却不能少了这样认真做学问的人
评分抒情气质和科学条理的完美结合。午门十年读来凄然。文物与文史的研究,终归不是“花花朵朵”那般简单。
评分读沈从文后来的这些文章,总免不了觉得温存而伤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