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与铁

纸与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英] 尼尔·弗格森
出品人:
页数:358
译者:
出版时间:2012-6
价格:6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8633398
丛书系列:弗格森经典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经济
  • 经济学
  • 德国
  • 尼尔·弗格森
  • 金融
  • 德国史
  • 尼尔弗格森
  • 蒸汽朋克
  • 架空历史
  • 战争
  • 冒险
  • 机械
  • 奇幻
  • 科幻
  • 爱情
  • 悬疑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纸与铁》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以颇有影响力的汉堡工商界为切入点,分析了为通货膨胀政策辩护的那些理由存在的漏洞,指出通货膨胀严重危害了德国经济,侵蚀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根基,使魏玛共和国这个福利国家失信于民。此外,通货膨胀也没能使赔款减少。作者剖析了长期以来德国政治经济体系的弊端。不仅揭示了魏玛共和国的失败根源可以追溯到威廉德国时期,而且还为分析第三帝国的兴起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在《纸与铁》德国经济灾难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生动阐述中,相信你一定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德国通胀。

1923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是历史上少数影响深远的经济事件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导致希特勒发迹的根源。然而,近年来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通货膨胀政策不但刺激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帮助德国减少了赔款,因此对于1918年以后的德国是利大于弊。当时的德国没有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

海报:

作者简介

尼尔·弗格森,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极少数能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的专家之一。著有畅销书《帝国》、《虚拟的历史》、《顶级金融家》、《纸与铁》、《金钱关系》、《战争的悲悯》、《巨人》、《货币崛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时还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此外,他还为第四频道撰写并制作了四部非常成功的电视纪录片:《美国巨人》、《世界战争》、《货币崛起》和《文明》。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

目录信息


引言
1
2
3
1 黄金时代
汉堡的商业
资产阶级社会及其价值观
城市政体
都市资产阶级和民族国家
第2章 战争的命脉
战争经济学
汉堡的匮乏
战争政治与和平政治
通货膨胀预期
第3章 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
资产阶级革命?
匮乏和混乱
工资-物价不断攀升
第4章 凡尔赛和汉堡
修约主义的经济根源
和约构筑的虚幻世界
和约对经济的真实影响
和约的政治后果
国际上的影响
第5章 相对稳定时期
财政赤字的窘境
货币增长的势头
混乱的对外贸易
劳工运动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第6章 “履约”失败
“履约”的理由
走向对峙
对峙时期的经济
第7章 解体与清算
商业政治的失败
解体
通货膨胀后的清算
第8章 通货膨胀的后遗症
平衡
资产阶级社会的危机
城市政体的“现代化”
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
后记:希特勒的膨胀
附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上世纪20年代,德国那场永垂史册的恶性通货膨胀中,一位妇女带着满满一篮子纸马克排队去买面包,结果等的太久,忍不住去上了趟厕所,回来一看,篮子没了,只剩一地的马克。 历史就是一出荒诞剧,这荒诞中令人心酸的一幕,无论如何难以让人将之同仅仅十几年前,那个欣欣向荣的...  

评分

尼尔弗格森的经济史名著《纸与铁》更像是一部末日堕落史,它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一战之后魏玛共和国物价和汇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如果使用汇率超调和理性预期理论,可能会对于理解魏玛通胀的动态变化有所帮助。使用汇率超调的框架,可以将魏玛通胀史简单地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  

评分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尼尔•弗格森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名字。《罗斯柴尔德家族》、《文明》、《帝国》,《货币崛起》等全球畅销读物的译介,让这位全球最负声望的历史学家在中国拥有一大批铁杆的阅读群体。弗格森亦是一名思维敏锐且擅长辩论的意见领袖,他在08年全球金融...  

评分

上世纪20年代,德国那场永垂史册的恶性通货膨胀中,一位妇女带着满满一篮子纸马克排队去买面包,结果等的太久,忍不住去上了趟厕所,回来一看,篮子没了,只剩一地的马克。 历史就是一出荒诞剧,这荒诞中令人心酸的一幕,无论如何难以让人将之同仅仅十几年前,那个欣欣向荣的...  

评分

——王 巍 推荐序 王 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2010 年中国金融博物馆开业之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西庆先生赠送我们一批珍贵的藏品,其中一套面值高达几亿马克的德国30 年代纸币成为最受观众瞩目的文物。每当提到通货膨胀,全球经济学界都会以此作为...  

用户评价

评分

援引了大量的数据和史实支持立论,切入的视角也选得很棒。不过作为金融门外汉读下来在某些关键论点上理解还是略感吃力——比如通胀策略为什么反而促进了进口而抵消了出口带来的红利,到底是当时英美物价大幅下跌导致的巧合还是通胀产生的必然……如果是后者就觉得很难理解,虽然有数据的支持但没有给出原理上的进一步分析。另外中信这校对有问题,很多图的时间轴明显不对,应该是把表示1921年3月的3.12这种格式全部翻译成了3月12日这样导致的

评分

这书有点深,专业性这么强也能流行起来?看了2章放弃了。我已经不想再吐槽中信了,价格开这么高是在制造通胀吗?

评分

作者主要是论证了通货膨胀是弊大于利这个观点。书中有很多的数据和资料,现在写论文总有一种,牛逼的人去研究第一手资料,后面的人根据他们的第二手资料的渣渣写写论文。以前对长篇的资料堆砌只为证明几个观点这种写作手法感到无聊,现在却觉得历史如果不是基于事实的论断都是鬼扯。另外,书中有大量经济金融部分,如果没有一定基础应该是看不懂的。///八卦:之前看daily rituals里托马斯·曼有张照片觉得好壕…而且是客居纽约写作。(不是这张)今天读纸与铁读到…呀是一名门望族。布登勃洛克一家就是根据自己人生经历写的………///2015的目标就是多读非虚拟作品

评分

最近读德国经济史,深深地感到稳健的经济发展态势才是政治稳定的基石,玩弄权术的效果并不能长久。本书也说明了这一观点。作者认为,造成魏玛德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早在帝国时期已经埋下,货币改革后也仍然存在,问题主要在于缺乏稳定货币的经济思维和政治体制。作者主张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让其推行财政改革,稳定货币,认为这样才能团结社会的大多数力量。可以看出作者的立场偏向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他们的传统价值观。书很有洞见,要看进去还是需要一些经济学知识,个人看得有些吃力。图表的横轴错误甚多,原书的参考文献也删去了,可惜。

评分

13/7/10 读毕。 并非通俗历史读物,需要若干知识背景。 不知道是翻译因素还是行文组织细碎,阅读过程比较痛苦,梳理脉络比较困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