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孙玉胜
出品人:
页数:446
译者:
出版时间:2012-5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8956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新闻
  • 新闻传播
  • 电视
  • 孙玉胜
  • 传媒
  • 电视语态
  • 中国
  • 记者
  • 时间
  • 成长
  • 回忆
  • 人生
  • 经历
  • 反思
  • 故事
  • 岁月
  • 变迁
  • 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在业内被誉为“入行必读”,是传媒文化的新经典,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传媒学子必读书。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背景下,讲述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场始于1993年的电视新闻改革,是从探索对电视观众新的“说话方式”,即新的电视语言叙述方式开始的。作为央视新闻改革的领军操作者,作者回顾了电视人的理念与激情如何具体化为崭新的电视理念——重新检讨电视与观众的关系,重新认识电视的“家用媒体”属性,重新定位电视的叙述态度和叙述技巧,乃至改变电视的语态。由此改变对历史的记录方式。

本书叙述的是十年中的事,但不是十年史。它记录的是改变的过程、背景、追求和检讨,以及作者自己对一些电视理念的注释和解读,及十年改革经验的省思,既有文化大众希望知道的往事细节,又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和传媒从业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名家推荐:

《十年》是孙玉胜在开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实践风气之先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和创新的电视新闻理论精品力作,曾深深影响了中国电视新闻,改变了电视新闻的语法与话语体系。修订版将延续这种影响力,深层次推进中国电视新闻专业精神的回归和提升——特别是价值体系的创新和建构。

这本书不仅对当代新闻业者有共时性价值,而且对下一代新闻从业者,即新闻传播学子更具历时性意义。

——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身为一线的实践者和领军人,《十年》作者为央视新闻改革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留下了完整、生动、有理论思考、难能可贵的记录。他本人也已经成为这段历史重要的一部分。

—— 徐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重读《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不仅是往事回忆更是前路求索;走近新闻常识,重装出发再十年……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孙玉胜,吉林敦化人,1960年生。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同年入中央电视台。历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1993年以来,参与创办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1997年以来,参与策划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五十周年、相逢2000年、2008北京奥运会等大型电视直播报道。1993年获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当选中共十五大代表。

2009年7月,参与组织策划中央电视台新一轮电视新闻改革,先后改版了新闻频道、中国新闻、英语新闻频道、晚间新闻和新闻联播。

目录信息

前言 朝发夕至 路上十年
第一章 用兵早晨 1993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设计早间
从“新太阳”到“东方时空”
“特区”里成长
改造我们的语态
理想者部落
第二章 移师晚间 1994
开赴黄金地带
真诚守望来者
事实中的深度监督的力量
舆论生态平衡
第三章 我看电视 1995
从远处看
从近处看。
过程与悬念
建立媒体权威
建立媒体尊严
第四章 另类实验 1996
引进“谈话”
谈话的风险
谈话为什么被忽略
走向“调查”
第五章 感悟直播 1997
香江遗憾澳门拾遗
锁定主体
动魄瞬间
前方记者
第六章 事件突发 1998
见证突发事件
前沿接触
发,还是不发
快反与引导
第七章 再看电视 1999
家用媒体
技术媒体
主持人媒体
制片人媒体
第八章 意外发现 2000
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付费电视意味着什么
制播交换障碍何在
第九章 时空改版 2001
艰难调整:定位生活空间
千期改版:打造“新闻杂志”
二次改版:“时空”150分
三次改版:《时空连线》《面对面》
第十章 检讨十年 2002
现在开始播报
评论:内容还是形态
不可失落的新闻性
远去的“线人”
直播未来
后记
修订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卷帘《十年》 作者: 王一方 2003年里,书没少翻,令我心头一震的书着实不多,孙玉胜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算是其中一本。 近十年里,这本书早已成为传媒业的“入行必读”。据说无数做新闻、做电视的...  

评分

微观:怎样做电视 关于真实 “新闻是历史的第一次草稿。”为了历史的真实,记者有责任和义务报道真正的事实。记者习惯于报道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到的事实,但这只是及格标准,优秀的记者不仅要看到事件的表层真实,...  

评分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俞虹老师优秀电视节目评析课上。俞虹老师在列出一系列参考书目后,着重推荐了这本《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据俞老师说,这本书是她一个晚上一气呵成读完的。 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想,如今的电视新闻发展日新月异,这本写在将近十年之前...  

评分

评分

微观:怎样做电视 关于真实 “新闻是历史的第一次草稿。”为了历史的真实,记者有责任和义务报道真正的事实。记者习惯于报道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到的事实,但这只是及格标准,优秀的记者不仅要看到事件的表层真实,...  

用户评价

评分

充满魅力的一本书 前一代电视工作者一点点的探索 在如今都成了常理 被教授在课堂里 到底是实事出英雄 还是英雄造实事 谁说得清呢

评分

既有实践又善于总结,在细节中透视历史,十分精彩

评分

看过这本书之后,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有了主题

评分

昨天列了一下自己今年读到的几本好书,再加一本。对比之下,前些时间看的新闻评论部某人的书那分数还真是没打低。

评分

作者是央视新闻改革的亲历者。这本书源自一线、表达严密,应该作为广电新闻的必读书。两年后接着把剩下的一章翻完,前面的几乎都已经忘干净了——两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连曾经的旗帜孙玉胜都疑似涉及薄令搅动的央视大变局——但还是无碍于读完。读书是一种向内部世界的探索,与自我的交际。它逼迫自己运用自己的记忆和智力,是头脑的健身和减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者暂时无法实现,只能先求诸前者。否则长期闲置,人就变傻了。到底读什么倒在其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