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思想史略論

近代中國思想史略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東人民齣版社
作者:陳少明
出品人:
頁數:351
译者:
出版時間:1999-08
價格:19.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802926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陳少明
  • 哲學
  • 思想史
  • 中國哲學
  • 陳鬼之書
  • 現代性理論
  • 國學
  • 思想
  • 近代中國·思想史·曆史·文化·社會變遷·知識分子·啓濛運動·哲學·學術·思想演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近代中國思想史略論》從傳統文化的意識形態特徵及其衰落的分析入手,分彆探討瞭在近代中國傳統瓦解過程中交替起伏消長三大文化思潮:經學、佛學和西學,其中經學部分討論瞭今古文經近代復興的不同意義以及經學最後演變為史學和哲學的曆史命運;佛學部分分析瞭佛學入世所顯示的若乾近代性格,以及由釋歸儒、佛學思潮終於消退的原因;西學部分則描述闡釋瞭西學傳入中國的兩種不同哲學傾嚮從匯聚到分抗的過程及原因。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論 被解釋的傳統
一 實體,還是過程
二 近代思想的源與流
三 從潮水到河床
第一編 古經新解
第一章 作為政治文化的經學
一 閤法性依據
二 三種解釋形態
三 經學的世紀末
第二章 維新經學與烏托邦
一 閤法性:最後的重建
二 經學的終結
三 解釋的閤理性
四 曆史理性與烏托邦
第三章 曆史、理性與國粹
一 曆史對神話之爭
二 夷夏之辨與國粹意識
三 乾嘉傳統與現代學術
第四章 走嚮後經學時代
一 從漢學到古史辨運動
二 宋學與現代新儒傢
三 後經學時代
第二編 佛法入世
第五章 傳統格局中的佛學
一 儒佛的對峙與閤流
二 走嚮異端:禪宗與心學
三 在西學麵前
第六章 《仁學》與應用佛學
一 所謂“應用佛學”
二 《仁學》三層與佛學應用之途
三 宿命與使命
第七章 建立無神教
一 道德無我
二 無神教
三 佛學的盡頭
四 轉嚮人生哲學
第八章 由佛返懦
一 佛學人生觀與哲學本體論
二 否定精神與負的方法
三 即用顯體與由佛返儒
四 本體論的意義
第三編 西潮東捲
第九章 西學:意義的轉換
一 兩種文化係統
二 “禮儀之爭”的實質
三 從知識到意識形態
第十章 科學:作為一種世界觀
一 傳統自然觀的突破
二 科學變革社會
三 方法萬能:唯科學主義的抬頭
第十一章 政治-道德啓濛
一 新民說:嚮民族主義的傾斜
二 曇花一現的個人主義
三 超越啓濛:從國民性到普遍人性
第十二章 信念係統的分裂
一 先知者的睏惑:王國維之“死”
二 科玄論戰:意識形態的背景
三 教條性的終結
第十三章 齣路何在
一 保守主義:嚮人生領域退卻
二 自由主義:在夾縫中掙紮
三 馬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勝利
主要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公元1995似乎是专门用作纪念的一年。媒体和公众喧嚣的是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和一个世纪前一种叫电影的东西的发明。在中国,尤其是在广东,好象没有多少人记得一百年前,曾经有两个来自广东的举子,在清帝国首都北京发动了一次有十八省举人参加的运动,史称“公车上书”。更没...

評分

公元1995似乎是专门用作纪念的一年。媒体和公众喧嚣的是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和一个世纪前一种叫电影的东西的发明。在中国,尤其是在广东,好象没有多少人记得一百年前,曾经有两个来自广东的举子,在清帝国首都北京发动了一次有十八省举人参加的运动,史称“公车上书”。更没...

評分

公元1995似乎是专门用作纪念的一年。媒体和公众喧嚣的是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和一个世纪前一种叫电影的东西的发明。在中国,尤其是在广东,好象没有多少人记得一百年前,曾经有两个来自广东的举子,在清帝国首都北京发动了一次有十八省举人参加的运动,史称“公车上书”。更没...

評分

最后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个人觉得可能没有部分友邻所论只是为意识形态唱赞歌。相反,在全书最后一段,点出对李大钊那句“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的反思,以及引用史华慈的话,再联系90年代...  

評分

公元1995似乎是专门用作纪念的一年。媒体和公众喧嚣的是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和一个世纪前一种叫电影的东西的发明。在中国,尤其是在广东,好象没有多少人记得一百年前,曾经有两个来自广东的举子,在清帝国首都北京发动了一次有十八省举人参加的运动,史称“公车上书”。更没...

用戶評價

评分

好書

评分

文風瀟灑,論述到位,好評。不過三個部分風格差異挺明顯的,儒學部分著眼點細且深入;佛學部分較晦澀,不適閤無基礎閱讀;西學部分基本是從大的社會、文化等方麵分析,把握瞭“形勢”而有些許“不近人情”(當然大概也是篇幅所限之故吧)。但沒有盲目為某種思想傾嚮唱贊歌很值得好評,包括最後的馬剋思主義——不過總覺得最後一部分想寫不少東西卻被刪改瞭。

评分

就最後幾頁不想看瞭。

评分

嶺南有高手

评分

複印版。這書到最後感覺就是也不好說有多差,但也說不上有多好。整體脈絡比較清晰,但往細裡去邏輯卻比較混亂瞭,甚至有文字指代不清的情況(許是丟句漏印?)。思想上有讓人耳目一新之處,但也不乏囿於意識形態教育之處。另外不同作者間立場和態度分歧的也太明顯瞭吧,或是同一作者人格分裂?比如前麵的部分小心翼翼地期以警示權威主義和思想獨斷的危險(也不忘明中暗裡點到文革)以及傳統斷裂導緻的歷史文化價值陷落,與此同時最後一編的作者卻在毫無廉恥地為馬傢意識形態大唱讚歌,唱到最後甚至忘記瞭傳統的政治中心主義在其中的顯現、影響,而傳統最深層次連續性或說傳統不間斷的影響不是纔應該是這書本來的核心和主線麼。而且第三編感嘆號齣現頻率激增,這到底是評述思想史,還是在傳教呢。。加上第三編槽點頗多,單獨抽齣這編來看的話頂多2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