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一书分为“书店传”、“偏见书”、“书生活”三辑。“书店传”一辑,描摹出入书店的读者、作者、同事的众生相,记述书店的营业、邮购、签售等服务细节,采撷排行榜、书评、订货会等书业元素,展现书店及书业的方方面面,以及从业者的五味生活。“偏见书”一辑,以书为纲,展示个人的阅历,在书与非书之间,带出内地近年来的出版史,以及对书业的见解。“书生活”一辑,从更广泛的角度呈现读书体验,记述聚书、散书、出书、偷书的故事,并对盗版书、签名书、漫画书予以观察与思考,勾勒一个人的阅读史。
马国兴,生于1974年。河南博爱人。曾在郑州三联书店工作多年,2001年加盟百花园杂志社,现任职副总编辑兼事业发展部主任。1995年创办手抄报《我》(迄今已出版六十六期),2005年结集为《纸上读我》(收入前三十五期)。2007年出版散文随笔集《书生活》。
忘了是从那里看到的这本书的介绍。我看了目录一直以为是马先生在书店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之类的。起码大部分篇幅是的。书店从业人员写的书店经营类书籍真不多,之前也就见过中信出版社的《我爱做书店》。 实际到手阅读后略有失望,上篇可以同通俗的换名为书店趣事。加之时间距今...
评分越是在书店业哀鸿遍野的时候,许多读书人心中开一家的书店的想法越是蠢蠢欲动、破土欲出。老六提名的这本《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可谓搔到了不少人的“痒处”。“侍弄”这个词贵族范儿十足而又不失风骚妩媚,以前这个词可是和英国国王连在一起的,老六借而用之,更是吹皱了爱...
评分《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一一马国兴 当时是被书名吸引了,古人说三大善举,修路,铺桥,建学堂,他说在城市开书店兼具三种善举。 最近初中好友想开书店,希望能够梦想成真。 我一直很喜欢读实体书,也喜欢做读书笔记,虽然字写的不好,一直很记得初中语文老师让我们做的文摘卡...
评分郑州往事 沈昌文 马国兴先生谈经营书店的大作在网上流传时,我已不断拜读。我是书业的老兵,自然要关心书店的情况。而更主要的,我好歹也算是三联书店郑州分销店的发起人,当年同马先生他们屡屡见面,说得上是熟人。马先生在此时此刻回顾往事,对我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说起...
评分“有一个忘年交,他从十八岁到三十二岁,在西藏从军十四年。某次聚会,四十五岁的他感叹道:‘谁要说西藏不好我跟谁急,可谁要是现在再让我去那儿,说什么我也不会再去了!’” 马国兴对于郑州“三叔”(三联书店),也有这样刻骨铭心的情结。从22岁到25岁,他生命中的黄金岁月...
沈序第2页"罗嗦"应改为啰唆"。47,148,152,219页单书名号不对。另外,书中有几处重复的地方,在成书时似乎处理下比较好。
评分太好玩了...居然偶遇在图书馆读过的书
评分蒙马老师赠书。一直没舍得读,怕一开始读,就会停不下来。在书店的日子过去了那么久,记忆依然新鲜的象在昨天一样。我的手机里至今还存着一个叫“李秀峰”的名字,虽然号码早已联系不到了,每每想起就不由得哼起“老班长”的曲子~~店长,你的家乡什么样?
评分这跟我预想的书店经营的故事不太一样,更多的是作者本人的感悟和看书的读后感。 个人更喜欢“中辑 偏见书”这个部分,另外两个部分有些不痛不痒。而且由于作者在书店呆的年岁较早,文章有些与现时脱节。 这本书与其取名《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不如取名《我与书的那些时光》,毕竟书店也与书有关。
评分蒙马老师赠书。一直没舍得读,怕一开始读,就会停不下来。在书店的日子过去了那么久,记忆依然新鲜的象在昨天一样。我的手机里至今还存着一个叫“李秀峰”的名字,虽然号码早已联系不到了,每每想起就不由得哼起“老班长”的曲子~~店长,你的家乡什么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