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像是评论,像是一部电影中的电影。一部来自电影又走向电影的书,一些制造影像又窥视影像的文字。本书从电影的深处入手,在评析电影的同时,又加入了剧照和作者的感觉在其中。与其说是一部评论集子,远不如说是一本电影笔记。这些电影像是地下电影,关注的人奇少无比,一些出自地下电影人的作品。一个摄影师,一个导演,几个性情中人便组成了一个班子,开始了中国电影的探索……...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文学院文学系教授。198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87年毕业于巴黎第三大学;1987年至今于北京电影学院任教;1992年毕业于巴黎高等电影学院。主要作品:《巫山云雨》,1994年,故事片,演员;《电影摄影入门》,1997年,书,译者;《家在北京》,2000年,纪录片,导演;《中国日志》,2001年,纪录片,导演;《一个人的影像》,2003年,书,作者;《汉字》,2003年,纪录片,导演;《看不见的影像》,2004年,书,作者;《颐和园》,2004年,故事片,演员。
看不见的影像,问一句为什么是看不见的?原因很简单:有人不想让你看见你就看不见,想让你天天看你就得天天看。
评分对腻了电脑,便寻了本书爬上床。《看不见的影像》,张献民著,从ZJ那借过来放在架子上积灰大概已近两个月,也该是看的时候了。哦,突然想起好久没见到ZJ了,不知道他在那个由厕所改装成的斗室里过得怎样。 这本书评论了未能在大陆公开放映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的十二部国产影片...
评分按照作者自己的话,这是一本回顾1990以后大陆拍摄的长剧情片的书,并且大都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得到公映的作品。这使得这本书具有了被阅读的必要性:一是,我们无从了解的一些故事,需要听作者去说,那个时代如何,导演如何,背景怎样,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另一个原...
评分触摸历史的感动和真实感 2011年12月,北影文学院的张献民老师来广州,在暨南大学做了一个讲座,课题是国内外艺术电影评价和资助系统的介绍。在讲座的前一天,我在另一个非常小众的影展上见到了他。 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
评分触摸历史的感动和真实感 2011年12月,北影文学院的张献民老师来广州,在暨南大学做了一个讲座,课题是国内外艺术电影评价和资助系统的介绍。在讲座的前一天,我在另一个非常小众的影展上见到了他。 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
读完之后马了大一堆电影,发现自己真的是太孤陋寡闻了,对于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地下电影涉猎太少。张献民文笔挺好的,文风阴柔,讽刺到位,比喻贴切。最喜欢冬春的日子和动词变位两篇,让我对于八十年代末的大学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八九年那件事硬生生将他们从青春中拽了出来,此后流离失所寸步难行。如今读这本书挺唏嘘的,里面张献民调侃道十三年后也就是二零一七年,我,读者,这本书都腐朽了。而我读完是二零一九年,离文章里两千年初已经很遥远了,现如今再也难有当年那样透露着生猛怪异虚无实验阴冷的片了,我认为那是一个很好的时代。
评分【合理地查询过去的画面是一个民族的正当权利。当然有成本等问题,需要保存,需要有适当的收费方法。但销毁是卑劣的罪恶,封存也只是个无能的权宜之计。封存比较接近现在时髦的词眼:行政不作为。这是渎职的一种。 谁有权力抹掉一整个民族的记忆?……湮没和散失这两个动作并不只在过去发生,今天仍在继续。p165】此书低调,但偏可一读。作者笔触十分犀利又幽默,文字又非一般影评,借体制外的影片探讨社会问题,实在是我喜欢的风格。
评分ONLY推荐我的,确实不错
评分今天再次因某些影片重新翻阅,彻底被其尖酸刻薄却犀利深邃的话语所折服,用他自己的理解来说,就是用农民的话语道出知识分子的思考,这样的文字,既非焉了巴叽,又不高高在上。
评分134页,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客人。等你知道什么时候是你最好的时候,那个时刻肯定已经过去了。159页,这样的东西,放在私人的手中比放在国家手中更保险。书中有好多有趣的八卦,莫非影评写到最深入的时候便是八卦?推荐的好些片子倒是都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