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教育 朱青生 大学 学术 学习 十九札 书信 研究
发表于2025-04-14
十九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这是19封关于学术规范和方法的信,是一位大学教师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针对的问题集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方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4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本科读过,有点收获
评分值得刚刚开始做学术的人看看,做学术的一些基本规矩是怎么一回事。有些教科书的意味,所以,若想看一些出新、出彩的东西,还是不要报太大指望。 文字太硬,句子受翻译体影响太大、太长。 论述很严密,但,小文章谈严肃的问题,还是放松些,可能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不知推崇它的同学们是怎么看这本书的?真的是当教材来用吗?
评分该技术的地方,还不够技术(当然很多技术其实是手感);该拉开视野立体描述的时候,还没拉开来。
评分勤勉,謙卑,治學之道
评分微信上有朋友分享了一篇清明采访朱青生文,读罢心生神往。信札多是讨论艺术史研究,翻译等问题,不免有专精甚至单调的一面,但是先生的踏实平和,无处不在,细细体会之后让人尊敬钦羡。信中偶见对求学,做人,追求灵魂的坦然的思考,毫无故作姿态,孤芳自赏的毛病。这种自然流露倒比一些专门谈人生信仰等的文章真诚可感许多。
匆匆在一天的路上重读了一遍朱青生的《十九札》,带上它,或许因为它很薄吧,或者因为宝贝要开的写作课? 很喜欢朱的《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也有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虽然一直没有读。应该是留德的背景吧,行文中满是严格学术训练的味道。我也一度追求这...
评分初见这本书,是在一家专门卖音乐书籍的书店里。 可能是店主进货时随货搭的书,所以也不是那么重视,很随意的放在柜台上。见我拿起,店主便说,要吗,配摊卖的,要了给你打七五折。当时也只有三本了,而且书脊两端也磨得发毛卷边。我对书,是有洁癖的,不但内容要好,面相也...
评分偶然翻阅朱青生先生的《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不得不佩服朱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见识,以及对追求真知的一腔热情。同是美院毕业,同为著名大学教授,与陈丹青先生相比,朱先生更是一个学者,而非一个艺术家,因此见地也大大不同。 比如在《关于外语》一文中,...
评分朱青生是师中典范。冷静的文字背后是火样的激情。一个以友朋身份娓娓道来学术的真昧的教师是中国罕见的。加上他训练有素(海德堡出身)的思维,再加上他绝佳的语言想象力,同类的短篇引论中,无出其右。 朱青生先生自始至终对自己的知识人身份有着高度的自觉。不谄媚,不妄语...
评分一、 所得: 1、 阅读:科学规范/主动思考-具体可参考《如何阅读好一本书》。 2、 外语:坚持/知识分子的基本工具,反过来促进对母语的理解和学习-深有其感,现在我正在翻译日语资料,感觉收获蛮多。 3、 提问:一种教学考试方法/疑问、质疑、怀疑三阶段。 4、 专家和学者的区...
十九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