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1922-1992):颱灣已故著名作傢。本名許晏駢,字雁冰,筆名郡望、吏魚,齣生於錢塘望族。
大學未畢業,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當瞭空軍軍官。
1948年隨軍赴颱灣。曾任國民黨軍隊參謀總長王叔銘的秘書。退伍後任颱灣《中華日報》主編,還一度齣任《中央日報》特約主筆。
高陽擅長於史實考據,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僅在於評史述史,更重要的是將其史學知識用於創作曆史小說。
1962年,高陽受邀於聯閤報副刊連載《李娃》,此部作品不但一鳴驚人,也成瞭高陽曆史小說創作的濫觴。爾後發錶的《慈禧全傳》及鬍雪岩三部麯《鬍雪岩》、《紅頂商人》、《燈火樓颱》,更確立瞭他當代首席曆史小說的地位。
從懷州河內來到榆次的荊軻,已經相當狼狽子,除去一劍一馬,彆無長物。前路茫茫,去既不能,而囊無餘資,留亦不可,這進退之間,簡直沒有主意可打。
但是,以他臉上的神情,怎麼樣也看不齣他這天的晚餐還沒有著落。這就是養氣的功夫。他頗自矜他的這份修養;自然,矜持也是在心裏,從不會擺在臉上。
“去吧!”他對自己說:“齣去走走。越是遭遇睏境,越要顯得瀟灑。”
他本來就夠瀟灑的瞭。跨一匹駿馬,懸一柄長劍,劍鞘的尖端,敲擊著馬凳,丁咚丁咚地直往鬧市而去;看去越發像個養尊處優的王孫公子。……
值得入小说的历史人物,大抵不外圣君、贤相、良将、高僧,名士、美人六者。荆轲可以归入名士一类。 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的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全文共计1340字。高阳所著《荆轲》共计三十八万字。以1340字的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其他历史文献,加...
評分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在《战国策·燕策三》中讲了一个颇为悲壮的故事。其实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悲壮的故事并不少见,但唯有荆轲的故事方才让人觉得无以言述,除了那首流传千古的《易水歌》,再没有别的什么话可以恰如其分地展示当时的那种心境: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
評分文/望月听雪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开篇洋洋洒洒一篇长序,有感而发,来自于当代同样致力于历史小说的张大春,他的《战夏阳》笔锋酷似高阳老师,大概是感同...
評分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有很多,能够让大家记住的其实并不是很多,口熟能祥的就更加少了。但是有一位英雄人物却是人们都非常熟悉了解的大英雄,那就是荆轲。荆轲之所以这么出名,首先是因为他做了一件人们认为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刺杀秦王,而大家了解荆轲也是通过这个典故...
評分荆轲刺秦,图穷匕见。 在荆轲走上这条路,从开始的不参与,到后来的在所不辞,这里面有两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个是田光。如果没有田光,荆轲的命运有可能改写。 荆轲拿着徐夫人给的信物—铸剑淬毒的方子,从邯郸到燕国,原本是为献给燕太子丹的,这是太子丹最最想要得到的。...
看過第一本高陽的書,好多年前。一個高産作傢,一個曆史小說作傢,一個能把故事寫得這麼好的人。
评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评分我看的時候書名叫荊軻刺秦王 看網友對它的評價不高,但我想評它9.5分 個人非常喜歡這本書
评分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
评分20歲前讀金庸,20歲後一定要讀高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