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冯川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学和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目前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比较文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文学理论、文学与心理学、中国哲学、英语文献的阅读与翻译、荣格研究、文学理论专题研讨、西方文化专题、西方文论。
卡尔・门林格尔(Carl Augustus Menninger)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对人深邃莫测的精神世界有渊博的知识,尤其对死亡本能、自杀冲动、犯罪心理和儿童心理作过深入透辟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成果使他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领域中斐然自成一家。
在《人对抗自己》中,门林格尔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作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如果这种破坏冲动不能施之于外界,其必然结果就是转而施之于自己。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门林格尔呼吁: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以他自己所选定的方式,或快或慢、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杀死他自己。要想与这种自杀倾向相对抗,首要的一步乃是真正认识到:自我毁灭确定根植于我们的天性,我们必须熟悉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相应的努力来与这种根深蒂固的死亡本能抗衡。
说实话,想自杀的人应该读这本书。老图书馆一楼有这本书,当时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本书抱回了宿舍,读到第一页序言的时候,就发现有点上瘾了。序言里面的语句,写得让人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都是对现实中人们心理状态的及其外在反应行为的解释和分析,分析的很精辟,所...
评分看这本书正是心绪不佳的时候。我想主要不是表现出来的那种“死亡本能”,而是要发现那隐藏着的“死亡本能”。我感到自己在某些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破坏自己积累起来的快乐或者当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时,就会感到不安。也许,这正是我要认识的,正如那个小故事所说的,那个仆人因为...
评分人都有自残行为,如果我们再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的压力、困苦、绝望得不到哟小的发泄,或者自我防御机制失衡甚至失灵,我们都可能产生自伤的冲动。比如说,一个男子或一个女子,再受感情挫折后,内心充斥着绝望与对异性的极大偏见,并把这种观念无限放大,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
评分在图书馆看到它的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旧版,出版时间:1988-05-01.印刷时间:1988-05-01。当时翻译为《生之挣扎》,胡海国等译。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自杀心理的书。 作者认为,人类并不像自己所说的那样热爱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相反,我们总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琐碎无聊并使自己痛苦的事情上,有的人情愿牺牲自己来让他人痛苦,有的人拒绝生命中的一切享乐,有的人则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好破坏的了,索性调转枪...
很喜欢这个神话:史密斯先生死了,用枪自杀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追溯原因,他破产了,离异了,是这些让他自杀的吗?并不是,早在这一切发生以前,他就想死了,即使他依然勉强自己继续活下去,但其实从他想死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死亡。从那以后,他带着死本能行动,终于把一切都搞砸了,他破产了,他离异了,他自杀了。
评分一不小心,看到自己,危险边际
评分拖拖拉拉两个月终于读完。有些陈旧了,毕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概念也免不了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影响,譬如他的《超越惟乐原则》,譬如什么都可以归结到童年。门林格尔进一步,把天性的自毁描述了出来,人在活着,是不停对抗自己,反对自己。自杀是本来早已存在的死的本能战胜了生的本能。自杀中的三重愿望是:被杀的愿望,杀人的愿望、死的愿望。门林格尔是悲观的,在重建篇里也没有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只有依靠爱欲本能和生命本能来制衡,这个问题无法解决,只有耗损自己,甚至自残自毁——这是抵抗的表现与为了活下去所赔付给死亡本能的代价。
评分高级
评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以他自己所选定的方式,或快或慢、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杀死他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