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著作犹如一座巨大的堡垒,它正遭到相对主义,商业文化,大众媒体,女权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围攻,而大卫·丹比就是这座堡垒的守门人。
作者还原了伟大的书作为强有力的故事或革命性的思想的角色,再现了它们在感性和理性上的巨大渗透力,展示了它们能够扰乱人,真动人,给予人快乐的力量。
大卫.丹比在离开哥伦比亚大学30年后又重新走进了课堂,和18岁的学生们一起,和他们读同样的书。对于那些被称作为西方文化堡垒的经典著作,作者又一次重新阅读。他的行为证明,即使在这样的后工业社会,人心仍然是倾向古典的。
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课,作者在毕业几十年后返回大学重修 正是要在信息膨胀的年代,重新建筑牢固人文堤坝,防止思想仅仅被媒体左右 幸运发现,应星先生在南方周末上的暑假推荐五本书的文章--其中就包含这本。 尽管距离文章发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不过读好书,什么时候都不晚
评分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课,作者在毕业几十年后返回大学重修 正是要在信息膨胀的年代,重新建筑牢固人文堤坝,防止思想仅仅被媒体左右 幸运发现,应星先生在南方周末上的暑假推荐五本书的文章--其中就包含这本。 尽管距离文章发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不过读好书,什么时候都不晚
评分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啊? 在《书里书外的经济学》上看到作者关于此书的介绍,寥寥数语,但用词颇“狠”,盛赞不已。遂按图索骥百度了一下,结果查找到此书前言和译后记,单单就这两篇看得我热血沸腾,因为在现代媒体时代难以见到有如此高文化自觉性的作者了,便当即决定上当...
评分这本书我还是九十年代看的,当时非常想了解一些西方名著,但是一般的介绍流于表面,很难使我对这些名著产生共鸣。这本书是作者结合自身阅读名著时的感受写成,比如它里面对李尔王的描写,让我确实产生了莎士比亚著作对人物描写很深刻的感受,还有里面对伍尔芙作品的一些转录,...
评分校园的路有多长 雨从凌晨四点就开始滴答,一直到七点,门外才终止芭蕉叶被敲打的声音。我想,这样的一天又结束了。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平日里那些经常见到的猫猫狗狗都影迹无踪,零星走过几个背着双结大书包的学生,紧锁着眉头。我想起自己几年前上大学的情景...
要是删除作者的私人生活记录,就可以打四点五星。
评分終於讀完了。正如作者自己在讀某些“大書”的閱讀體驗一般,有種跌跌撞撞攀登高峰的滿足感。不敢說完全吸收——事實上沒有哪一本書應該是完全吸收——但確實有很多碰撞和思考,一些熱血和激動。不好讀,有時候是硬著頭皮,有時候軟硬皆施,很多時候思緒遠離文本,要很多的耐心讓自己沉浸。閱讀是一種習慣,大概並沒有很好地形成。這本書是一個訓練。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或者是目的。在今天來讀它都很有必要。如果能在舊書店遇到是要買下來收藏的。以後教給孩子們讀。作為一個48歲的中產階級,作者的價值觀已然形成。但至少他還在反思。通觀全書,最讚同還是穆勒,永無止境的追逐。警惕任何思想的懶惰和怯懦。但也要有觀點,因為生活還在繼續。閱讀過程中也做了筆記,或許以後有機會會把書中提到的文本本身找來讀。希望這個發願不僅僅停留在此^_^
评分要是删除作者的私人生活记录,就可以打四点五星。
评分一个以写影评为生的喜欢说大白话而且不乏知识分子式反思精神的中年中产阶层文化人回到大学校园重温了一遍文化基础课后对西方经典著作进行的一次自我梳理,写得不错。
评分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课,作者在毕业几十年后返回大学重修 正是要在信息膨胀的年代,重新建筑牢固人文堤坝,防止思想仅仅被媒体左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