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工具書 科普 官製 曆史 邱遠猷
发表于2024-11-22
中國近代官製詞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總目次
編撰說明
凡例
分類詞目錶
詞典正文
詞目筆畫索引
詞目首字音序索引
附錄
一 清代帝係錶
二 清代國傢機關主要官員品級錶
三 清朝中央國傢機關設置一覽錶
四 清代後期地方職官簡錶
五 清代軍製簡錶
六 清代軍製簡錶中的中央設練兵處
七 太平天國前期封爵錶
八 太平天國後期封爵錶
九 太平天國官階錶
十 太平天國朝內官錶
十一 太平天國守土鄉宮錶
十二 太平天國軍製錶
十三 北洋軍閥政府中央行政官官等錶
十四 北洋軍閥政府陸軍官佐等級錶
十五 北洋軍閥政府海軍官佐等級錶
十六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北京政權元首及國務總理更迭簡錶
十七 北洋軍閥係統略圖
分類詞目錶
一、清政府的官製、軍製、科舉製度
皇帝
皇太後
大阿哥
攝政王
內閣
大學士
宰相
中堂
協辦大學士
學士
中書
典籍
軍機處
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上行走
議政王軍機大臣
軍機章京
達拉密章京
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
方略館
太師
太子太保
宮保
奏事處
侍衛處
領侍衛內大臣
內大臣
禦前大臣
鑾儀衛
嚮導處
行營
吏部
戶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理藩院
尚書
侍郎
部院大臣
堂官
京堂
郎中
員外郎
主事
司官
清吏司
都察院
左都禦史
左副都禦史
禦史
十五道
給事中
六科
科道
風憲宮
右都禦史
右副都禦史
五城察院
五城禦史
五城兵馬司
通政使司
通緻使
大理寺
大理寺卿
九卿
三法司
樂部
管理火藥局
錢法堂
寶泉尾
寶源尾
翰林院
翰林院掌院學士
侍讀學士
侍講學士
起居注館
國史館
修撰
編修
檢討
庶吉士
詹事府
詹事
铖慶宮行走
太常寺
太僕寺
光祿寺
鴻臚寺
國子監
祭酒
欽天監
欽天監監正
太醫院
宗人府
宗令
宗正
宗人
宗室
覺羅
黃帶子
紅帶子
封爵
親王
郡王
貝勒
貝子
福晉
格格
額附
宗室禦史處
陵寢宮
陵寢禮部衙門
陵寢工部衙門
內務府
總理內務府大臣
包衣
慎刑司
上駟院
武備院
奉寢苑
稽察內務府禦史處
盛京內務府
章京
筆貼式
蘇拉
烏布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總理衙門
總署
譯署
總理各國事務大臣
總理衙門大臣上行走
總理衙門章京
同文館
同文館管理大臣
南洋大臣
北洋大臣
五口通商大臣
上海通商大臣
三口通商大臣
總稅務司
稅務司
順天府
順天府兼管府尹事大臣
順天府尹
奉天府
奉天府兼管府尹事大臣
奉天府尹
京縣
盛京五部
總督
製軍
製府
製颱
部堂
巡撫
大帥
中丞
撫軍
撫颱
部院
封疆大吏
督撫
旗牌官
提塘
欽差大臣
布政使
藩司
藩颱
方伯
按察使
臬司
臬颱
廉坊
兩司
道員
道颱
分守道
分巡道
候補道
兵備道
知府
太守
郡守
太尊
知州
州牧
直隸州
廳
直隸廳
理事廳
知縣
縣令
大尹
親民官
父母官
同知
通判
州同
州判
吏目
典史
捕廳
司獄
經曆
照磨
庫大使
大使
巡檢
驛丞
正印官
正堂
佐雜
佐貳
雜職官
局
總辦
提調
學政
督學道
學颱
教授
學正
教諭
訓導
學官
教宮
衍聖公
河道總督
總河
河督
河颱
管河道
漕運總督
漕督
總漕
倉場侍郎
督糧道
鹽政
鹽運使
鹽法道
鹽運分司
鹽課司
戶關
工關
崇文門監督
海關監督
粵海關
書吏
書辦
胥吏
書役
部辦
房役
典吏
稿案
承差
幕友
幕賓
幕僚
師爺
衙役
三班
捕役
白役
禁率
官媒
仵作
門子
長隨
八旗
上三旗
八旗都統
八旗駐防都統
八旗駐防將軍
八旗副都統
參領
佐領
城守尉
防守尉
驍騎校
驍騎營
前鋒營
護軍營
圓明園護軍營
火器營
健銳營
神機營
領催
步軍統領衙門
步軍統領
九門提督
步軍營
漢軍
八旗子弟
綠營
標
協
營
汛
提督
水師提督
軍門
總兵
鎮颱
副將
協颱
參將
遊擊
都司
守備
韆總
把總
外委
督標
撫標
中軍
團練
勇營
湘軍
淮軍
防軍
練軍
毅軍
甘軍
武毅軍
新建陸軍
武衛軍
拱衛軍
蘆榆防軍
嵩武軍
慶軍
奉軍
定武軍
講武堂
北洋海軍
南洋海軍
福建水師
總理海軍事務衙門
海軍處
新軍
新軍編製
統製
協統
標統
管帶
洋槍隊
常勝軍
常捷軍
烏裏雅蘇颱將軍
察哈爾都統
熱河都統
歸化城副都統
西寜辦事大臣
濛古王公
盟長
副盟長
劄薩剋
颱吉
伊犁將軍
烏魯木齊都統
參贊大臣
辦事大臣
領隊大臣
伯剋
西藏辦事大臣
達賴
班禪
唐古特官
噶布倫
土官
土知府
土知州
土知縣
土同知
土通判
土官武職
九品
文職宮
武職官
頂戴
花翎
缺
滿缺
漢缺
漢軍缺
濛古缺
養廉
耗羨
冰炭敬
陋規
京察
大計
明發上諭
寄信諭旨
硃諭
懿旨
題本
奏摺
具題
具奏
丁憂
奪情
起復
特簡
銓選
議敘
議處
開復
引見
迴避
謚法
冊封
敕封
誥封
命婦
禦寶
印信
關防
條記
鈐記
責任內閣
皇族內閣
承宣廳
製誥局
敘官局
統計局
印鑄局
法製院
巡警部
民政部
度支部
學部
法部
商部
農工商部
陸軍部
海軍處
海軍部
郵傳部
理藩部
資政院
弼德院
軍谘處
軍谘府
大理院
檢察廳
典禮院
督辦鹽政處
鹽政院
政務處
督辦政務處
會議政務處
考察政治館
憲政編查館
財政處
稅務處
練兵處
大清銀行
京師總銀行
修訂法律館
法律館
土藥統稅總局
禁煙總局
京城善後協巡總局
工巡總局
禁衛軍訓練處
京防營務處
審判廳
谘議局
提學使司
提法使司
交涉使司
巡警道
勸業道
勸學所
督練公所
大師兄
二師兄
紅燈照
大師姐
二師姐
總辦
統領
颱灣民主國
颱灣民主國大總統
颱灣民主國大將軍
忠義軍
清真商團
會審公廨
聯軍委員會
天津都統衙門
哲德沙爾汗國
isbn
7501308187
書名
中國近代官製詞典
頁數
275
作者
邱遠猷主編
節選
清政府的官製、軍製、科舉製度
【皇帝】清代封建國傢的最高
繞治者,即封建君主。掌握全國政
治、軍事、經濟、司法、文教最高權
力。其職權不受任何法律約束,其
命令即是一切法律的淵源。清朝的
創始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時稱
“汗”,至皇太極改國號清,始稱皇
帝。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順治元
年)清朝入關建立瞭全國性的政權,
曆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十代皇
帝。鹹豐朝以前的清帝大都勤於政
務握有實權,基本上避免瞭後妃、
外戚、宦官、權臣擅政,做到皇權與
皇位的統一,實現瞭高度的專製集
權。同治、光緒二帝幼年即位,懦弱
無知,政權落入慈禧太後之手,皇帝
已無實權,僅為象徵。宜統皇帝三
歲即位,政權操於隆裕太後和攝政
王載灃之手。1911年(宣統三年)10
月,辛亥革命爆發,一舉推翻瞭清
朝;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
二月二十五日),宣統退位,從而結
束瞭中國曆史上的封建皇帝製度。
【皇太後】簡稱太後。皇帝的
母親。清朝皇帝即位,其嫡母(先皇
的皇後)或生母即被尊為皇太後。其
稱號由禮宮議上,皇帝正式冊封。
清朝前期一般無太後乾預朝政之
事,惟在末期慈禧太後、隆裕太後行
“垂簾聽政”之製。慈禧太後獨攬朝
政四十多年,成為清朝在此期間事
實上的最高統治者。
【大阿哥】滿語意為長子。在
清廷的政治體製中特指皇太子。雍
正朝後,清廷實行秘密建儲製度,並
不預立皇太子,故無“大阿哥”稱謂。
戊戌變法(1898年)失敗後,:慈禧太
後幽禁光緒帝,意欲廢之,並將端親
王載漪之子溥雋召入宮中。1900年
1月24日(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
四日)慈禧太後宣布立溥雋為“大阿
哥”,預定六天後(光緒二十六年元
旦)即位,取代光緒帝。但由於部分
朝臣和維新人士反對,加之各國駐
華使節也聲明將不予承認,其廢帝
立儲計劃未能實行。1900年爆發義
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主
張利用義和團的載漪被指為“禍首”
獲罪,溥雋的“大阿哥”名號隨之取
消,其本人亦被逐齣宮。
【攝政王】清代暫代皇帝執政
的親王。清朝共有兩次親王攝政。
一次是清初幼帝順治帝即位,其叔
睿親王多爾衰為攝政王;一次是清
末幼帝宣統帝於1908年(光緒三十
四年)即位其父醇親王載灃監國為
攝政王。攝政王以皇帝名義執掌朝
政,發布諭旨。但載灃為攝政王時
徒有虛名,在內實權操之於隆裕太
後,在外受製於奕�、那桐、袁世凱
等權臣。1911年(宣統三年)10月,
辛亥革命爆發,載灃被迫辭職,攝政
王稱號亦被取消。
【內閣】清代輔助皇帝執政的
中樞機構。清朝內閣名義上“掌議天
下之政”,但實際上位高而權虛。內
閣位列部、院、寺、監之上,但並非隸
屬關係,各部、院、寺、監和各省均直
接對皇帝負責。內閣的主要職責係
為皇帝辦理本章,即匯總各衙門、各
省的題本,草擬處理意見(“票擬”),
而後呈皇帝批示;皇帝下達的諭旨
經內閣頒發。內閣起的僅是一種上
呈下達的作用。雍正朝成立軍機處
後,內閣職權更為下降,票擬、承旨
的權力實際上已歸軍機處,而機要
事務則完全由軍機處辦理,內閣不
得與聞。內閣作為皇帝的秘書機構,
並無單獨官署,僅在宮中東華門內
設值房、大庫(貯檔案),無權以本身
名義發布政令,故無“內閣大印”,對
外行文辦理事務隻用內閣典籍廳的
名義和關防。內閣以大學士、協辦
大學士為首,其下有學士、侍讀學
士、侍讀、典籍、中書等官。內閣設
典籍廳(秘書廳)、滿本房(辦理滿文
本章)、漢本房(翻譯有關本章為滿
文,收發各省本章)、濛古房(辦理濛
文、迴文、藏文本章)、滿票簽處(撰
繕滿文票擬)、漢票簽處(撰繕漢文
票擬)、誥敕房(校閱和收發誥敕)、
稽察房(催辦各衙門公文)、紅本處
(收發存貯紅本,紅本即批示過的題
本)等機構。1911年(宜統三年)4月
成立新式責任內閣,舊式內閣遂廢。
參見“大學士”、“軍機處”、“明發上
諭”、“題本”等條。
【大學士】清代內閣主官。正
一品,最高品秩文職官員。滿、漢各
2人,冠以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
體仁閣、文淵閣、東閣之名。以保和
殿大學士位最高,乾隆朝後無有授
者。光緒朝李鴻章授文華殿大學士,
已足資榮耀。大學士雖為文臣之
首,官場上也尊稱為宰相,但部院大
臣、外省督撫並非其屬吏。
內容詳細,不過讀起來蠻無聊,還是當詞典使用吧。。。
評分內容詳細,不過讀起來蠻無聊,還是當詞典使用吧。。。
評分內容詳細,不過讀起來蠻無聊,還是當詞典使用吧。。。
評分內容詳細,不過讀起來蠻無聊,還是當詞典使用吧。。。
評分內容詳細,不過讀起來蠻無聊,還是當詞典使用吧。。。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中國近代官製詞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