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行為學概論

環境行為學概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清華大學齣版社
作者:李道增
出品人:
頁數:186
译者:
出版時間:1999-03
價格:1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203391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環境行為學
  • 行為學
  • 建築
  • 心理學
  • 設計
  • 景觀
  • 建築理論
  • 城市設計
  • 環境心理學
  • 行為科學
  • 人與環境
  • 環境行為
  • 心理學
  • 社會科學
  • 行為研究
  • 環境認知
  • 可持續發展
  • 人居環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提要

為推進我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學科的發展,作者參考瞭歐、美等國高校中開設的“環境行為學”教

材的主要內容,並根據作者為清華大學建築學研究生講授“環境行為概論”課程的講稿,撰寫成本書。

全書共分五章。第1章述及環境行為學定義與幾種學派的論點。第2章介紹瞭“環境”對行為影響

的三種相互對立的觀點。人類對聚居地的基本需要;領域性問題;微觀、中觀、宏觀空間層次上人的行為

以及所涉及的個人空間、鄰裏單元、城市意象問題。第3章深入分析瞭現象環境、個人環境與文脈環境

三方麵的問題,其中涉及關於密度、擁擠、西方強迫拆遷給居民帶來的負麵效果。第4章介紹瞭當今西

方對建築環境的一些美學探討。第5章介紹瞭環境行為研究方法之一“觀察”的方法。

本書兼具科學性與可讀性,行文深入淺齣,通俗易懂。本書適用於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規劃的建築

師、規劃師,可作為大專院校開設“環境行為”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環境行為學的研究內容
1.2行為學科的發展
1.2.1格式塔心理學
1.2.2構造論
1.2.3皮亞傑學派
1.3心理學原理在建築中的應用
1.3.1建築傢與規劃傢的研究
1.3.2心理學傢的研究
1.3.3環境心理學
第2章 行為
2.1概述
2.1.1人、行為與環境關係的幾種論點
2.1.2環境對行為的影響
2.1.3人的基本需要
2.1.4人的創造力與環境
2.1.5基本需要的影響因素
2.2領域性
2.2.1定義與爭論
2.2.2領域性的作用
2.2.3控製領域的機製
2.2.4領域的組織
2.3微觀空間行為
2.3.1個人空間的限定
2.3.2個人空間的大小與分類
2.3.3個人空間的變化因素
2.3.4個人空間與環境
2.3.5小群生態
2.3.6中心與地點
2.3.7人因工程學
2.4中觀空間行為
2.4.1傢
2.4.2鄰裏
2.4.3鄰居
2.4.4鄰裏住戶間的關係
2.4.5鄰裏單元
2.4.6對鄰裏思想的批評
2.4.7鄰裏的衰退
2.4.8反鄰裏的看法
2.4.9對鄰裏的感覺
2.4.10對鄰裏的滿意程度
2.4.11鄰裏類型學
2.4.12以小孩為中心的鄰裏
2.4.13鄰裏意識的復活
2.4.14小結
2.5宏觀空間行為
2.5.1離傢活動範圍
2.5.2活動模式(activitypatterns)
2.5.3齣發地與目的地調查
2.5.4城市居民的活動體係
2.5.5活動模式研究的價值
2.5.6認知模式(cognitivepatterns)
2.5.7城市的意象
2.5.8引齣意象的方法
2.5.9意象的內容
2.5.10錶達意象的不同方法
2.5.11個人與公眾意象
2.5.12研究認知地圖的技巧和方法
2.5.13研究工作的趨嚮
2.5.14小結
第3章 環境
3.1概述
3.1.1現象環境
3.1.2個人環境
3.1.3社會文化環境
3.1.4現象環境、個人環境與社會文化環境三者間的關係
3.2現象環境之一:人
3.2.1刺激的被剝奪與過載
3.2.2最佳的刺激度
3.2.3環境負載與信息量
3.2.4對城市的體驗
3.2.5哺乳類動物中的擁擠
3.2.6人類的人口擁擠
3.2.7關於密度與擁擠研究的基本問題
3.3現象環境之二:物質環境
3.3.1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主要領域
3.3.2適應性領域
3.3.3綜閤性領域
3.3.4行為場閤與環境決定論
3.4個人環境――行為與經驗環境
3.4.1個人
3.4.2感知
3.4.3小結
3.5文脈環境之一:生命周期、生活水平
3.5.1生命周期
3.5.2生活水平
3.5.3小結
3.6文脈環境之二:生活方式
3.6.1不同的生活方式
3.6.2城市更新和強迫遷居
3.6.3強迫拆遷帶來的病態
3.6.4公共住房
3.6.5小結
第4章 美學與建築環境
4.1幾種美學觀點
4.1.1感覺美學
4.1.2形式美學
4.1.3象徵美學
4.1.4我國的幾種美學觀點
4.2理論美學
4.2.1機械論者
4.2.2文脈主義
4.2.3有機主義
4.2.4形式主義
4.3經驗主義美學
4.3.1信息理論的探討
4.3.2語義學的探討
4.3.3符號學的探討
4.3.4心理的生理探討
4.4小結――環境美學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第5章 環境行為研究方法之――一觀察
5.1行為
5.2環境
5.3時間
5.4觀察人員
5.4.1初次觀察的人員
5.4.2作為參與者的觀察人員
5.4.3隱藏起來的觀察者
5.4.4職業觀察者
5.5觀察記錄
5.6電影、錄像、照相與錄音技術的應用
5.7通過痕跡,來構想人們的行為
5.8查閱檢索
5.8.1官方記錄
5.8.2人口調查數據
5.8.3各級政府的數據
5.8.4各種機構記錄
5.8.5個人記錄
5.8.6健康記錄
5.8.7犯罪率統計
5.8.8個人文件
5.8.9設計迴訪評價
5.9存在的問題
5.9.1如何進行非闖入的觀察
5.9.2行為類彆劃分的可靠性
5.9.3因果關係的推論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是当作消遣读的。它并不像大多国内教材写得啰嗦,相反十分简练、密度大。 以我非专业的看法,环境行为学大概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作为一门学科拿到台面上。新兴学科的好处是,理论大多尚不完全,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一部介绍新兴学科的教材,得本着无差别无偏见的态...

評分

这本书是当作消遣读的。它并不像大多国内教材写得啰嗦,相反十分简练、密度大。 以我非专业的看法,环境行为学大概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作为一门学科拿到台面上。新兴学科的好处是,理论大多尚不完全,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一部介绍新兴学科的教材,得本着无差别无偏见的态...

評分

这本书是当作消遣读的。它并不像大多国内教材写得啰嗦,相反十分简练、密度大。 以我非专业的看法,环境行为学大概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作为一门学科拿到台面上。新兴学科的好处是,理论大多尚不完全,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一部介绍新兴学科的教材,得本着无差别无偏见的态...

評分

这本书是当作消遣读的。它并不像大多国内教材写得啰嗦,相反十分简练、密度大。 以我非专业的看法,环境行为学大概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作为一门学科拿到台面上。新兴学科的好处是,理论大多尚不完全,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一部介绍新兴学科的教材,得本着无差别无偏见的态...

評分

这本书是当作消遣读的。它并不像大多国内教材写得啰嗦,相反十分简练、密度大。 以我非专业的看法,环境行为学大概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作为一门学科拿到台面上。新兴学科的好处是,理论大多尚不完全,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一部介绍新兴学科的教材,得本着无差别无偏见的态...

用戶評價

评分

思路開闊,研究內容和尺度我都很喜歡,從個人領域和鄰裏關係,大小尺度都有,還是挺有收貨的,同意,黃一如老師的想法,研究建築,研究住宅,真的無比有意思也最有收貨

评分

文獻大王!

评分

草,讀得我慘不忍睹

评分

膜拜大神……20多年前的書至今看還是覺得太好看瞭

评分

文獻大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