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是作者作为政治犯被关押期间所写的几部小说之一。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是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北京法源寺》在小说理论上,有些地方是有意“破格”的。有些地方,它不重视过去的小说理论,也不重视现代的,因这它根本就不要成为“清宫秘史”式的无聊小说,也不愿成为新潮派的技巧小说,所以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该赶快“过桥”的,也就不多费笔墨,该大力发挥的,也不避萧伯纳一《一人演说》之谶。
李敖,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之翘楚。发表著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最脍炙人口,《胡适评传》与《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西方传媒更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评论家。”
讲实话本人对李敖素少好感,也因此拖了许久才看完这本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两段对话,一是梁任公与谭复生,一是康有为与李十力(杜撰人物)。 谭嗣同能走而不走,能免死而要以死明志,还借日本友人之口讲出了王撩之母与田光的故事,赞扬这是中国古典武士道。...
评分1、朱晓进曾说鲁迅后来放弃小说的文体创作而全力写杂文,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自己也明白,自己在小说中掺入了太多主观的想法和评论,这是小说的大忌。这一点正是我看《北京法源寺》的一个重要印象。李敖曾说五十年内和五百年间,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对,说到...
评分很早就知道李敖这个人,但从来没有看过他任何的文字,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倒是看过几集,只觉得这个老头,年纪一把,却还尖酸刻薄的可以。也曾在《康熙来了》见过此君,一副为老不尊的样子,乐于享受温香软玉在怀的老不羞。 对李敖本人,我既没有尊敬,也没有鄙视,更多是...
评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位以嘴大闻名的老先生原来不曾来过法源寺,知道他终于有一点不如我,这让我很高兴。 我第一次去法源寺是多年前一个秋天,印象里有温暖的阳光和金黄的树叶。第二次去是一个冬天,印象里有温暖的阳光和光秃秃的树枝。今年再去,是个大热的天,法...
评分讲实话本人对李敖素少好感,也因此拖了许久才看完这本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两段对话,一是梁任公与谭复生,一是康有为与李十力(杜撰人物)。 谭嗣同能走而不走,能免死而要以死明志,还借日本友人之口讲出了王撩之母与田光的故事,赞扬这是中国古典武士道。...
敖公只恨未能分出身外身,使劲拍着自己肩膀夸:“老李你真牛X!”
评分李敖每本书看似写别人,实际上是写自己。我不能多说自己花了一天读完这本书是什么样的感受。但是我在心里为李敖平反,这种文章是在牢狱之灾和千百年的历史铁证中历练出来的,是一种英雄的情怀和仁义中国的志向中呐喊出来的。李敖自己也是杀身成仁的英雄,和文中的谭嗣同不无相似之处。书中出现的青年人让我想到自己也是这样的年纪。我可不可以为中国做点什么?还是像周围这些人一样无忧无虑的逍遥过日,独善其身?我总觉使命在心,读书是要培养境界和情怀,以致用出世心来做入事的事,或为康有为先知所理想的大同世界有所奉献。牟宗三在一篇文章中说他所经历的几十年间中国青年的变化,常让我深感忧虑。近期所读熊十力,唐君毅的书更是胸臆难抒。时代变了,100年过去了。救国存在与否我难以确认。且将大同社会置于胸怀,悉心为学而后致世,乃青年道也
评分2018.3.17 李敖去世 很多人觉得这书不好,我也能理解。不过,我就是特喜欢这种气很足的作品,剖肝沥胆,跟观点无关。同样的,比如心灵史
评分敖公只恨未能分出身外身,使劲拍着自己肩膀夸:“老李你真牛X!”
评分高中那会我要是看看这些,历史考试成绩想必就不会那么差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