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造的民间戏曲

被改造的民间戏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晓莉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
出版时间:2012-5
价格:4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05167
丛书系列:田野·社会丛书
图书标签:
  • 社会史
  • 人类学
  • 音乐人类学
  • 符号人类学
  • 戏曲
  • 社会学
  • 新文化史
  • 民国史
  • 民间戏曲
  • 戏曲改造
  • 传统文化
  • 地方戏曲
  • 艺术演变
  • 社会变迁
  • 文化传承
  • 表演艺术
  • 地域文化
  • 戏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20世纪盛行于山西乡村的秧歌小戏与乡村演剧为考察对象,从社会史的视角切入,运用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山西秧歌小戏与乡村演剧活动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试图了解百年来秧歌小戏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变化,政府对秧歌小戏的改造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政府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变化,进而从社会变迁的层面考察民间戏曲的发展,从民间戏曲的演变探寻社会变迁的轨迹。

作者简介

韩晓莉, 1977年2月生,山西繁峙县人,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社会史及文化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信息

绪 论

第一章 由歌而戏的秧歌
第一节 从传说谈起
第二节 秧歌班社与艺人
第三节 乡村社会中的秧歌演出
第二章 秧歌里的乡村社会
第一节 创自民间的秧歌小戏
第二节 丰富鲜活的乡村生活
第三节 自由率性的情感世界
第四节 文化展演中的乡村社会
第三章 戏曲改良运动与乡村演剧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戏曲改良运动
第二节 时代变革下的乡村演剧
第三节 秧歌小戏中的政治表达
第四章 根据地的戏剧运动
第一节 从民间班社到革命剧团
第二节 民间艺人的政治改造
第三节 秧歌剧本的改造与创作
第四节 革命话语下的秧歌小戏
第五章 革命、小戏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战争环境下的乡村演剧
第二节 戏剧教化下的根据地民众
第三节 被改造与被保留的文化
第四节 文艺下乡与乡下秧歌
第六章 “戏改”之下的秧歌小戏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的“戏改”
第二节 “改制”与“改人”
第三节 秧歌小戏的“推陈出新”
第四节 政治话语下的乡村演剧
第七章 回归“民间”的民间文化
第一节 重返戏台之后
第二节 由新到旧的秧歌小戏
第三节 民间剧团的春天
第八章 农民、艺人、公家人
第一节 我的从艺生涯
第二节 从民间艺人到“公家人”
第三节 我们剧团和老团长
第四节 唱秧歌就是图个红火
第五节 桃园堡的秧歌有传统
结 语
一 秧歌小戏与乡村社会
二 秧歌小戏与政治
三 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
四 余论:从文化的角度观察中国社会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中规中矩。

评分

乡间小戏在“改造”前的阶段是不是缺乏类似“大戏”中梅兰芳、田汉等艺人以及知识分子主动的革新?作为社会史,作者在理论上并没打通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隔阂,稍显生硬,中间部分的史料上也过多依赖官方的宣传材料。看来只有意识还是不够,能不能实现目标还要看实力。很亲切。

评分

中规中矩。

评分

乡间小戏在“改造”前的阶段是不是缺乏类似“大戏”中梅兰芳、田汉等艺人以及知识分子主动的革新?作为社会史,作者在理论上并没打通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隔阂,稍显生硬,中间部分的史料上也过多依赖官方的宣传材料。看来只有意识还是不够,能不能实现目标还要看实力。很亲切。

评分

乡间小戏在“改造”前的阶段是不是缺乏类似“大戏”中梅兰芳、田汉等艺人以及知识分子主动的革新?作为社会史,作者在理论上并没打通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隔阂,稍显生硬,中间部分的史料上也过多依赖官方的宣传材料。看来只有意识还是不够,能不能实现目标还要看实力。很亲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