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語際實踐

跨語際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劉禾,1990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1990-2001年任伯剋利加州大學比較文學係和東亞係跨係教授及講座教授(Magistrett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現任由執根大學比較文學係和亞洲語言文化係跨係教授及講座教授(Helmut F.Stern Professor)。1998-2000年任全美文學理論書奬(韋勒剋奬)和文學史書奬(列文奬)兩項大奬評委,現任美國比較文學協會董事。1997年獲美國學界、藝術界最高榮譽之一的古根漢奬。英文學術著作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學齣版社,1995年),Token of Exchange(杜剋大學齣版社,1999年),即將齣版有Semiotics of Empire哈佛大學齣版社),中文著作有《語際書寫》(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持燈的使者》(編輯,香港牛津大學齣版社,2001年)。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劉禾
出品人:
頁數:504
译者:宋偉傑 等
出版時間:2002-6
價格:2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16294
叢書系列:三聯文史新論
圖書標籤:
  • 劉禾 
  • 文學研究 
  • 現代性 
  • 語言 
  • 文化研究 
  • 跨語際實踐 
  • 文學 
  • 文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跨語際實踐的研究重心並不是技術意義上的翻譯,而是翻譯的曆史條件,以及由不同語言間最初的接觸而引發的話語實踐。總體而言,我所要考察的是新詞語、新意義和新話語興起、代謝,並在本國語言中獲得閤法性的過程。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When “Western” and Chinese scholars were obsessed with whether the Ming-Qing China had “the” modernity, or “a” different modernity (e.g., the impact-response debates initiated by Fairbank and Levenson, the public sphere discussion based on Habermas wi...  

評分

評分

評分

因对一个小站活动(http://www.douban.com/event/18071412/)表示了兴趣,且收到了主办方寄来的两章电子书,十分感谢。网上办读书讨论不是件十分轻松的事,主办方的热心肠值得称道。该活动要讨论的是一位叫Michael Gibbs Hill 的美国学者新出的著作《林纾公司》(Lin Shu, Inc...

評分

When “Western” and Chinese scholars were obsessed with whether the Ming-Qing China had “the” modernity, or “a” different modernity (e.g., the impact-response debates initiated by Fairbank and Levenson, the public sphere discussion based on Habermas wi...  

用戶評價

评分

正宗標題黨。這本書的曆史再次證明,取一個好的名字比寫一本好書要重要無數倍。另外,中文本改英文本改得非常多。

评分

#2011-02-24;翻瞭一遍,太專業瞭,不想讀。

评分

寫的還是不錯

评分

無論"個人"或者"國民性", 一切概念均是在翻譯中創造齣來的. "翻譯"的能動作用被如此強化, 原因可能在於它作為一種中介, 有效地攪動瞭諸多穩固的二元對立關係, 如東方/西方, 傳統/現代, 個人/國傢等等. 她似乎一直在強調, 要尋找權力爭奪的場域. 於是, "翻譯"讓二元對立飛起來.

评分

對我的研究啓發很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